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数峰碧巑岏,乌君成道山。仙游杳难问,空锁白云閒。
归时上巳去春深,怅别前山日又沉。黑土久增凋弊叹,青油空负治安心。
棋当斗劫须留谱,琴到更张始辨音。自古神仙多吏隐,丹砂勾漏不忍寻。
赤壁坡仙赋,秦台弄玉祠。韶音今再作,应见凤来仪。
读书吊古人,我不能问字。著书赠后人,我不能执艺。
徬徨雨处心,寂寞一生志。不如来饮酒,看花百日醉。
一花才烂漫,俗眼便惊异。那知后花荣,初花积憔悴。
人人作佳传,竹书不胜记。人人要易名,柳下不胜谥。
花亦犹人耳,久开不如坠。
草阁红梅灿。趁今朝、风轻日朗,春华堪玩。把酒花前闻笑语,谁写檀心数点。
爱剩粉、零脂满院。何日经营松菊径,斜从瀛岛游应倦。
与梅约,开尊宴。故园消息无邮使,奈一年、绮窗孤负,萍飘蓬转。
画一禅心同领略,清梦罗浮未远。但感时、泪痕空溅。
招隐诗成香雪海,喜孤山处士今重见。月明下,鹤雏伴。
逆旅栖迟岁月奔,功名富贵且休论。今年六十又加八,聊对榴花酒一樽。
江湖徒愧负虚名,垂老敢随鸥鹭盟。鹤发上梳身颇健,蝇头写字眼犹明。
满襟风月诗情淡,绕膝儿孙天福清。人事年来都不管,优游杖履乐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