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猜你喜欢

山色洗逾碧,昏明水墨成。相看如许湿,政似不曾晴。

翠拂双蛾起,青如老眼横。岭云才敛态,峡雨复多情。

瀑溅香炉紫,烟销石镜明。乾坤翻覆顷,萝月吐深更。

倦听帘间点滴声,栖禽初报晓来晴。分明市合人争语,清浊高低各有情。

小度巫山峡,荆南春欲分。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树悉江中见,猿多天外闻。别来如梦里,一想一氛氲。

朱大夫,颜亦朱,碧瞳宣发微髭须。皎然玉立金陵衢,少年意气龙可屠。

局蹐且当辕下驹,三为岩邑吏道舒。小转亦握专城符,台抨误及当下除。

立散五马归乡闾,新诗一卷酒一壶。杖头百钱从有无,蜡屐踏遍春蘼芜。

醉眼且拊双明珠,大者光烛牛女墟。秦庭好易十五都,今汝不乐何为乎。

朱大夫,我能写汝抑塞垒块之豪粗,汝当振我阘飙委顿之衰途。

摄山酒尽未易沽,挥手便别毋踟蹰。朱大夫,此后莫唤王尚书,老夫新衔长五湖。

明年短棹游东吴,弇州糟丘不汝孤。

堕樵满地纺机横,儿女唐装太古情。白骨未收铜马贼,青山犹绕乐羊城。

平沙入暮多牛迹,疏柳迎凉带水声。欲问葛仙修炼处,天风台畔月初明。

曲生已拜尚书尹。毛生又摄中书品。橘叟千头,竹君千户,尽领通侯印。

羽客乘轩花锡衮。先生岂合长栖遁。官柳排衙,官蛙叠鼓,官补南柯郡。

琼台横紫霄,上有缥缈居。
云霞抱窗户,日月循庭除。
飞羽下金辇,隐芝吟玉书。
俯首视人间,人间臭如帤。

都门柳色绿纷纷,惆怅南园此送君。䫈海驿程须给传,国朝字学要同文。

鼓来野庙迷蛮鬼,火燎山田落瘴云。藉有槟榔与藤酒,冷官聊复送朝曛。

幽居远人境,竹柏映吾庐。满目山林意,今晨霰雪初。

万般施设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久长。
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员外由来美,郎中望亦优。宁知粉署里,翻作土山头。

青松如舞蛟,白云如游龙。龙游化甘雨,与世为年丰。

蛟舞散清影,利爪拿高穹。二者无限奇,尽入幽人宫。

幽人室悬磬,隐约松云中。松秀悦耳目,云生荡心胸。

读书坐云石,鼓琴杂松风。无往不自得,深喜世虑空。

披云采松花,何啻食万钟。万钟食有尽,松花味无穷。

松云幸无恙,天地同始终。扶筇一相顾,摩云抚孤松。

问松几何年,适与云会同。松静了不言,云去寻无踪。

回首万峰顶,但见山重重。

伶仃万里度西陲,壮岁星星两鬓丝。白雁来时思北阙,黄花开日忆东篱。

可怜游子投营晚,正是孀亲倚户时。异域风光恰如故,一消魂处一篇诗。

标格雄雄蕴藉深,乌龙胸臆隐雷音。一双神器波及我,不负分金结义心。

龙蛇偃蹇出墙阴,五色春云态度深。台阁文章散清气,月明山馆夜萧森。

开云凿山骨,磨出石中奇。共结陈雷谊,操心常若斯。

先生溪上种修竹,呼吸溪光餐竹绿。
自应不同此君医,冰雪之胸元不俗。
我欲相从竹溪中,已办青蓑黄篾篷。
卧听肃肃摇清风,一洗满怀尘土空。
只愁一夕风雷起,变化飞龙葛陂水。
凌云去去固无心,莫忘溪头舞烟雨。

可怜萱草信无忧,谁谓幽兰解结愁。欲得寸田断荆棘,只消长伴赤松游。

羁愁暂摆作山行,秋日平分气转清。溪影照人风已息,稻香沾袖雨初晴。

古今在眼青山色,岁序惊心白雁声。更喜同游俱物表,搴芝坐石看云生。

酿花天气春愁重。淡云微雨都如梦。金斗熨沈香。夜来针线忙。

踏青浑懒去。女伴空招取。多事是黄昏。替人催泪痕。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