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少府赴阳翟

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
白马如风疾,青袍夺草新。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猜你喜欢
绿阴池沼乱莺流,眼底春来鬓却秋。
不用黄金买白日,待寻三径作归休。

木犀风了桂花风,几日中閒景不同。惟有黄花偏耐老,饱收霜露玉成功。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欹倾栈路绕山明,隔陇人家犬吠声。
无限白云堆去路,不知谁识许宣平。

玉削湘筠,藤缕细、巧手掣成名物。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

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助炎天霜雪。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

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幽兴偏多发。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

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披襟散发。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

司成述职喜南还,照日金衣出九关。万里春明天荡荡,满河冰泮水漫漫。

行边画舫烟光薄,到日桥门柳影閒。若见同游旧知己,为言清绝忆湖山。

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鬼也仙乎,绰约因依,风前细腰。记珠帘偷度,如云渐远,粉墙遮住,似月难招。

独帐灯残,离筵酒醒,长夜能经几次销。无人处,认相思庭院,芳径斜抄。

苗条倩影难描。但趁著、游丝过灞桥。被竹声带起,微闻金佩,花阴吹转,惯怯琼箫。

瑟瑟惊秋,悠悠成梦,一剪湘兰泣楚骚。红窗静,怕紫烟飞去,好护冰绡。

山拥孤城枕大江,数间草阁寄吟床。月笼沙碛当窗白,风撼潮声拍枕凉。

黄叶萧萧人不寐,青灯耿耿夜初长。云深老雁归何日,肠断蒹葭水一方。

越州城,城何高,四十五里之周遭。
洼地填为基,陂陀凿成壕。
白昼鞭笞夜击櫜,石民之骨灰民膏,越城虽高越民劳。
越民劳未已,我田未耕又科米。
忙忙筑城归种禾,又恐无米供官科。
禾苗未青得秋雨,城吏打门夜如虎。
为言雨后新城摧,要我荷锸城上来。
城泥不干不敢回,又恐夜半闻春雷。
城头一雨城一动,越民登城向天恸。
民心似与雨有仇,天意实谓城无用。
当年当年天下平,天下无贼越无城,乃知在德不在兵。
愿无修城愿修德,使民复睹无城日。

忽换笙箫作鼓笳,更惊烽火失烟霞。海风吹折青松树,何惜江村一朵花。

昨宵声喧豗,卷地走飞雨。凄切傍枕鸣,亦有孤蛩语。

似诉穷黎心,今夕愁败堵。茅屋破且颓,遑论滴漏苦。

不识滨湖田,谁能捍禾黍。三吴亟水利,宣泄汇黄浦。

胡为三日霖,遂使忧百亩。蛩兮尔毋然,会见晴光吐。

位正三槐,光生九族。人间一梦黄粱熟。迩来荆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笑问从前,谁调玉烛。当筵鲍老那能曲。山中饮酒是生涯,欲归未果成烦促。

西山晚翠上孤筇,斜照神州殿阁重。芦苇萧萧浑似雨,数行啼雁隔城钟。

预关风雪念,赠暖到岩阿。
独匹成繁指,千针卷密波。
受因身尚在,曳称寺频过。
顾影俄临水,兹时只发多。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藏室委蛇咏素丝,春风初动万年枝。如何愁叹无行路,却似袁安卧雪时。

干戈丛里幸生存,辛苦全家涕泪痕。风雪压天催急景,江湖满地剩惊魂。

自遭离乱怜王粲,早遁遐荒愧邴原。见说黄巾犹咫尺,扁舟何处武陵源。

一自男儿堕地来,戴高履厚号三才。未曾一膜颜先隔,何事千山首不回。

一静自能开百障,老翁依旧返婴孩。从今去却蒲团子,鲲海鹏天亦快哉。

沧桑饱阅如传舍,莽荡乾坤一叶身。杜老万间思突兀,放翁干步爱嶙峋。

手编诗集还题晋,口授经文未毁秦。闻道草堂无俗客,哦松来伴岁寒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