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想要问一问西湖岸边的隐士,自我离别后梅花已经开了几次了呢?
我这黄金台下的异乡之客,怕是再也不能够返回故家。
注释
在燕京作:原诗见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标题为《宋诗纪事》所加。燕京,大都。
林和靖:即林逋,北宋著名诗人,隐居西湖,在孤山种梅甚多。
黄金台:燕昭王曾筑黄金台以待贤士,遗迹在今河北蓟县,此处代指燕京。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写出对故国山川风物的深深眷念,后二句对身为降王客居燕地不得返回故乡的悲剧命运,寄无限哀感。

  诗意很简单,他不敢明说怀念临安,因为临安是宋朝的故都,一怀念就可能被杀,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因为写下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虞美人》词而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作者自己今天的境遇,和三百年前的李煜完全相似,他必不敢怀念临安。于是,他想到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二百年前栽种梅花的林和靖。“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十字,可以解为:两者都是无意识的“痴语”,牵扯不到“故国之思”上去,而淡淡的哀愁却从这“痴语”中流露出来。

  接着,他写了“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十字,似乎想表明自己是燕昭王黄金台下之“客”,受到元廷厚礼相待,不打算回临安去了。事实上已经命定永远不可能回去了。他不敢像李煜那样,说什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因为这样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赵㬎不会不懂得这一点。但“应是不归来”的“应是”二字,仍然包含了“无可奈何”的感情。平淡如白水的二十个字中隐含着无限悲戚,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宋朝的皇帝大都能诗,最受人称赞的是宋太祖的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有一种恢弘浩大的帝王气象。赵㬎这首诗则以凄凉深沉感人,代表了没落的歌。时代造就诗人,诗风反映时代,这是文学创作的规律。

创作背景

  赵㬎,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四岁时,父亲度宗赵禥死,他继承了帝位,由祖母太皇太后谢氏代管朝政,改元德祐元年。这时,元兵已经南下,次年二月攻下临安(今浙江杭州),群臣替太皇太后谢氏领衔写了归降表,年幼的皇帝赵㬎当然也投降了。

  太皇太后谢氏、皇太后全氏和皇帝赵㬎号称“三宫”,于1276年三月,为元兵所掳,押送到大都,赵㬎被降为瀛国公。到元世祖至1288年又被送到甘州(今甘肃张掖)去学佛,法名合尊,又称为木波讲师。他在大都作“客”十二年,出家时才十八岁。出家前十二个年头,在俘虏生活中长大,从汪元量读过些书,学会了做诗。这首诗应当是“客”居大都时所作的。(或云此诗系送汪元量南归之作,实误。此从《南村辍耕录》。)

宋恭宗赵㬎(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入临安,与三宫同被虏入燕,降瀛国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徙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九)。二十五年,学佛于吐蕃(同上书卷一五《世祖本纪》一二),僧名合尊。英宗至治三年赐死于河西,年五十三。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共是虚皇简上仙,清词如羽欲飘然。登山凡著几緉屐,
破浪欲乘千里船。远梦只留凡井畔,闲吟多在酒旗前。
谁知海上无名者,只记渔歌不记年。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转知名宦是悠悠,分付空源始到头。
待送妻儿下山了,便随云水一生休。
独上高楼上,客情何物同。孤云无定处,长日信秋风。
兄弟多年别,关河此夕中。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
结构池梁上,登临日几回。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
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振衣生羽翰,高枕出尘埃。
齐物鱼何乐,忘机鸟不猜。闲销炎昼静,选胜火云开。
僻远宜孱性,优游赖废材。愿为长泛梗,莫作重然灰。
守道穷非过,先时动是灾。寄言徐孺子,宾榻且徘徊。

索笑寻檐花不应,被花恼彻为花憎。舞筵东望开金盏,渴杀西川杜少陵。

庐南万古峡,常有野云封。
朝来雷雨过,白日下飞龙。
师似蜚云未定居,我方薄宦走江湖。
鼎山他日过从约,借问今犹记得无。

鳌峰乌石宛相对,越王城中亦壮哉。正堪乘兴黄花节,况得消忧金粟台。

斜日远天寒雁到,绪风高树暮蝉哀。芙蓉冷落秋江净,故国惊心白发催。

水国禾生秋雨馀,家家生计在樵渔。短镰刈得干芦荻,乞火船头煮白鱼。

涓辰选气,展礼恭祗。重闱月洞,层牖烟施。载虚玉鬯,载受金枝。

天歌折飨,云舞罄仪。神惟降止,泛景凝羲。帝华永蔼,泯藻方摛。

二月江南花正开,山光欲翠水浮苔。
绿阴到处还堪赏,不厌扁舟日日来。

我公政事谁与俦,宛似当年陈太丘。德星光芒临宝婺,和气薰蒸凌素秋。

天理人为默相应,果见丰盈入讴咏。浙滨诸郡正忧劳,谷上三农独欢庆。

雨调风若无乖愆,六穟三禾大有年。不须更看斗魁覆,赐自我公休论天。

朝廷勤勤念方面,天以公从人主愿。返火还珠昔谩闻,多稌遗秉今才见。

德度恢恢真绝伦,北斗以南能几人。绣衣风宪荣光近,熊轼威仪恩命新。

荆溪之子少也贱,为米折腰来佐县。五裤于今预蜀歌,三语何时同晋掾。

公不见黄金百镒未为优,季布一诺百不愁。又不见李白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韩荆州。

贱子闻公名已久,今幸将身托趋走。短歌不惜赋渔阳,此声未便羞鸡口。

銮舆上碧天,翠帟拖晴烟。绝崿纡仙径,层岩敞御筵。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更睹南熏奏,流声入管弦。

钧天瑶鼓振芳辰,历历蓬壶座上宾。粹白近连江夏裔,孤清遥接镜湖春。

菁莪迭咏中都化,桃李欣逢上苑新。只愧九方垂策后,蹇驽犹自滞风尘。

三洲宛在碧波中,海色晴霞绚烂红。夜半鸡鸣先见日,天边月晕又生风。

鲛女机丝花隔雾,龙君城阙水为宫。谁持玉节寻真去,直过扶桑弱水东。

乘兴扶藜过石桥,地平不觉万山高。庭前一树梅花白,疑是春阴雪未消。

任公何代此升仙,万仞仙台倚翠巅。
石径层层封绿藓,松萝步步拂青烟。
海中岛屿分诸国,野外云霞萃一川。
贤守乘秋纵登赏,不妨吟到夕阳天。
昭陵一入见无从,镌石犹将赝本供。
八法典刑今在此,华在天外立三峰。
虚无结思,钟磬和音。歌以颂德,香以达心。
礼殊祼鬯,义感昭临。灵车至止,庆垂愔愔。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