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骢马循行,玉堂话别,屈指经年。正南浦怀人,绿波春水,西风送客,落木秋烟。
我到东山,君居北阙,塞雁江鸿又各天。频问讯,望钟陵明月,相忆娟娟。
茅斋日晏高眠。时步屧、支筇野水边。喜林鸟如呼,归来可乐,沙鸥作伴,相对堪怜。
惟有丹心,浑忘白发,春梦长依黼房前。愿故人,好力持舟楫,弘济商川。
上将分符兵百万,文才草檄字三千。试看洗剑沧溟水,何似含恩雨露天。
牙纛嵯峨唐节使,缨蕤飘袅汉貂蝉。南中自有衣裳地,剩读周书旅贡篇。
我爱云庄好,衡门昼寂然。苔香花覆砌,石润竹通泉。
独处蓬为室,閒游杖挂钱。白头乡社里,未觉愧前贤。
亭亭百年树,诸天密护计。本以侍庄严,因之覆甍欐。
空凉浴佛顶,交枝云亦滞。上为风雨痕,下有龙蛇势。
莎城一片碧粘天。上由拳。望吴关。最忆落梅,风里染华栈。
三十六鳞迟未寄,披校钌,不曾闲。
天涯离梦又新年。泛春船。夕阳山。最忆花骢,何日向长安。
鸳掖阶通仙署近,应早去,采红兰。
维天有缺陷,谁与鍊石补。诵君《补衣篇》,幅短情缕缕。
万物不自轻,饥寒焉得侮。裋褐虽不完,文彩炳于虎。
旷怀白香山,境甘心独苦。大裘庇天下,自命一何古。
茫茫千亿身,欲使免终窭。末俗识拘墟,空言笑媚妩。
岂知絮以仁,方寸如携取。刀尺制未毕,且复安环堵。
补衣一补天,三复为起舞。
青山含霁色,联骑入都城。梵阁云中出,林钟雨后鸣。
风烟分胜地,岁月老尘缨。共抱登临癖,重来不负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