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平皋已春风,昨夜犹繁霜。倦客惊节物,游子思故乡。
楼高白日促,远目空悲凉。愿言平生欢,各在天一方。
溯游不可从,山川阻且长。安得一樽酒,咿哑共深堂。
孤怀昔萧屑,壮志犹激昂。无阶际玄护,尚期梦池塘。
饥鹰在千里,怒鬣存三湘。寒鸦似相求,依依度斜阳。
宛转缕金裳。漫唱秋娘。酒襟吟鬓看凄凉。不信湖楼三载别,减尽清狂。
踠碧柳丝长。远色微茫。云边隐隐见吴江。春水白蘋明日路,谁劝行觞。
沈滞幕府官,三见春华换。早闻知命言,岂敢窃自叹。
樗老谢彫刻,铅钝缪锤锻。幸兹省文书,聊以骑款段。
乡闾越南北,弟侄稍婚冠。蔼蔼西掖垣,哲兄秉天翰。
悠悠思者怀,历历念可看。仰视归飞鸿,何当为我伴。
我梦游澄林,方舟坐垂钓。一水穷萦回,三峰隐奔峭。
娟娟碧筱合,灼灼朱葩耀。残雨趁回隐,断云通返照。
林昏野老炊,溪动寒女漂。平生爱桃源,何年陡员峤。
永惭白发蒲,起应金门诏。犹思洗药处,空歌采菱调。
一鹤已与讥,九龙那免诮。觉来复京华,语儿成一笑。
种竹不在多,竹多翻自俗。周生达此意,窗户惟数竹。
凉飙集雅吹,炎景消烦燠。精神穆如咏,兴寄淇园绿。
谁云翡翠枝,不有凤凰宿?苔阶近相对,色净尊中醁。
虽非沈湎事,庶以忘宠辱。何可一日无,此君美如玉。
余胡乐乎居廛肆,双眼昏昏不识字。醉魂吟魄望林泉,好山不到扬州地。
尺木先生古逸人,闭门为写山水真。万斛涟漪涤埃垢,笔端不受纤毫尘。
廿尺鲛绡一千里,澹翠岩峦澈秋水。埤堄楼台霄汉中,红叶青松道途里。
行者鹿鹿静者闲,冥鸿隐豹在其间。窗堆万卷手持笔,一生著作藏名山。
名山之藏乃幽绝,不应龙求不石齧。先生貌物兼貌心,一束丹青若冰雪。
可惜东南此山川,眼中下士心拘牵。婚嫁毕来头白矣,何时一鼓沧浪舷。
田妃金盌留遗穴,何似贞魂聚更奇。三百年中数忠节,五人个个是男儿。
缅想前贤咏五君,同堂能不感离群。礼无大树留三宿,诗有长城张一军。
独夜完完心上月,相思袅袅望中云。传言二子非凡鸟,我马玄黄日易曛。
南都钟阜称丰芭,虎踞龙蟠瞰江水。脉浚茅山百二峰,祥开帝统三千纪。
忆昔高皇弓剑藏,千官拜舞俨趋跄。森森石笋迎人立,郁郁长松摩天阊。
相传岁久网渐疏,守人不戒等蘧庐。伐木穿窑燔活火,起土成呰龙脉锄。
更有泗洲祖陵地,后峡开池专小利。蠢蠢小民何所知,不勒贞珉悯无忌。
天子惕然念水木,大开中殿咨钧轴。皇华酌酒满金杯,赐出内镪资路宿。
特命元勋成国行,懿亲新乐同于征。学士亦有宗伯在,周爰咨度毖经营。
琅琅天语涣大号,镌碑竖碣表厥道。须令耳目赫然新,勿令后犯频入告。
三臣衔命出京邸,臣亦叨恩拜南礼。好正追随恣讨论,其奈乡心牵万里。
自别家园已六春,乌伤雁断长悲辛。安得仙人缩地法,携手同看钟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