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梨庄本是青云器,四十于今犹未仕。前朝文献在君家,著作欲继先公志。
秣陵藏书谁最多,读画楼中高嵯峨。捃拾能笺五代史,时谈遗事如悬河。
董狐有志我未逮,三百年中谁记载。汉史应须属紫阳,元人岂解尊昭代。
青溪水阁閒相期,笔削相将乘此时。王猛犹能存正朔,许衡那得配先师。
栖霞之山好林樾,更为同人开理窟。片言亦可成春秋,一画自能知日月。
閒来戴笠将何之,遣谷逍遥若有思。接舆髡首且相对,佯狂于道亦良宜。
梅边读易看飞花,时复拈杯脸晕霞。一枕江南春梦破,两椽茅屋是吾家。
商飙落叶如飞燕,寒衣处处催针线。征夫一去未曾还,十载相思不相见。
相见家乡讵有期,旧衣寄尽寄新衣。织成窗外三更月,缝就镫前半晓鸡。
忆昔裁衣手腕轻,算来宽窄能相称。悠悠离别已多年,心意商量愁未定。
定识腰肢旧日非,剪来那得更宽围。试把妾身还自约,嫁衣宽尽不相依。
再四丁宁寄徒侣,愿见儿夫亲付与。泪痕滴上半成殷,到日开时应认取。
吁嗟乎!王家多难为前驱,休说封侯志尚虚。又恐思家徒乱意,衣间不付一封书。
参禅人,多逐妄,不用起模仍画样。春风吹绽桃李花,淡烟疏雨笼青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