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岁律又云莫,临风咏式微。两台方有约,一棹未成归。
夜宿三家市,天寒百衲衣。豺狼当道路,鸥鹭亦惊飞。
锦溪足墟落,高陆推繁华。岂惟邑屋富,政自山水佳。
幽清背人境,千柱梵王家。巍巍二子亭,云表飞檐牙。
我生功名忤,岩壑为生涯。山僧类祝田,施薄求者奢。
乞书鸣刹疏,无鹅惟泼茶。一笑为涉笔,勿笑蟠秋蛇。
荀家有娇女,艾年方十三。桑弓鸦翎箭,匕首霜花镡。
月黑跳孤城,重围密如蚕。平明转战出,军中杀气酣。
不假七日哭,蚤达尺八函。援兵走风雨,髣髴破章邯。
借问骁将谁,发覆青虫簪。
相忆在何所,乃在河中洲。结庐俯曲沼,芙蓉夹清流。
飞盖凌朱霞,逍遥事行游。白鹭翔我侧,鸳凫恋其俦。
驾言迈远役,嘉会难再留。引领内感伤,行行怀百忧。
龟山宝塔字涵元,灵杰相因表独尊。欲锁螭宫雄海柱,先驱鳌背壮天根。
南来百水俱朝会,北拱诸峰各骏奔。若问参云尚有级,人文地气此初掀。
雅歌堂下新堤路。柳外行人相语。碧藕开花,金桃结子,三见使君初度。
楼台北渚。似画出西湖,水云深处。彩鹢双飞,水亭开宴近重午。
溪蒲堪荐绿醑。幔亭何惜,为曾孙留住。碧水吟哦,沧洲梦想,未放舟横野渡。
维申及甫。正夹辅中兴,擎天作柱。愿祝嵩高,岁添长命缕。
峨眉六月雪,芙蓉半城花。花开雪再春,游子当还家。
怜我诸弟妹,风中尘与沙。楚泽香采兰,越溪寒浣纱。
群流尽归海,君亦平泛槎。次第相见之,因缘满天涯。
我怀不堪述,转为君长嗟。
万丈岩前作證明,十方檀信等空平。一针一草无遗漏,百劫千生果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