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岭海东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锡玄圭。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石鼎无几然,团蒲有馀藉。山岚变寒凉,更挟清露下。
月干澹疏棂,风枝语良夜。为君赋招隐,自剔篝灯灺。
洞庭古寺名鳞峰,山门夹道皆长松。苍皮鳞皴根诘屈,风动十里闻笙镛。
团栾下荫鳞羽葆,夭矫上耸苍髯龙。不知当年谁手植,云是宋家三百年前之旧物。
每当赤日坐其下,时有清风吹鬓发。因思古人不可见,重是甘棠无剪伐。
兹来忽见怪且惊,倒卧道路纵复横。可怜堂堂十八公,尽与官家充践更。
神咷鬼趡竞遮护,崖摧壑陷难支撑。我伤嘉树因久立,封殖有怀何所及。
颠僵力与风雷争,昏暗如闻龙象泣。龙象泣,何所为,县官催租如火急。
伊昔秦皇法最苛,犹有封爵来山阿。如何今日值劫数,大斧长锯交撝呵。
深山更深无处避,岂若社栎长婆娑。年来征税总类此,谁采野老民风歌。
嘉谷败荼蓼,良巢毁茅鸱。路傍张四罗,戢羽落卑枝。
卑枝亦已足,尚须保其危。捷捷少年子,挟弹来追随。
俯仰偕俦侣,言笑盛容仪。当面施柔谦,中心怀崄巇。
诗人亦有言,正直神所依。祸福有固然,反侧焉能稀。
嗟尔众多士,兹理不可违。
羊角脂,燕尾丝,上官掌粮如掌珠。三版字,半行朱。
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须。堂上吏,屋下呼。呼开门,避大姑。
王米十八笠,笠笠连罗襦。老妇三日不下厨,羹汤手办绩麻菇。
缝衣不得身上着,身脱县门心即乐。
赤城吟苦意何如,创得幽斋兴有馀。
日滟水光摇素壁,月移花影过庭除。
端溪石砚宣城管,灵运诗篇逸少书。
便欲此间闲到老,幽深不让子真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