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饯税巽甫。唐入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号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如元和年间的石洪、温造即是。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里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写这首词为他送行。
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遇于时,则人才辈出,不遇于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把做官看得很淡薄,就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结果竟这样!其原因除了上面提明的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巽甫常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在春原上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
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龟肥美的时候。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回首依依不舍呢?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饯:设酒席送行。
税巽(xùn)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处(chǔ)士:古代不曾入仕的士人。
辟(bì):召募,征召。
命士:名士。
略:稍。
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
不同者时:不同的是时代。
交情兰臭(xiù):此处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和。
绸缪(móu):情意缠绵。
宦情:作官的心情。
期:希冀。
落,凄凉。此指清贫。
姑苏台:春秋时吴国建造,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上。
吴松江:即吴淞江,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人海。
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依依:形容柳枝柔弱轻舞的样子。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即直接发议论感慨,说江北跟当日石、温辈所在的洛南一样,不是没有人才。可是时代变了,石、温辈能得到知遇,而税巽甫却遇不到。“不同者时”,语气干脆有力,愤慨之情可见。“赖交情兰臭”四句,转到叙述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实则赞扬对方的品德、志向和才能。意思说,我们两人志同道合,气味相投,都把做官看得象轻云一样淡薄,更何况做官的得失也难以预料呢?“夜观”三句,进一步叙述他们交往的具体情况:两人曾在夜间一同在楼观谈论军事,在春日的郊原上凭吊古人,慷慨激昂地以千秋功业互相推许。这里赞扬税巽甫是位关心国家大事,有志报国的有识之士。也表示他之所以谋求出仕,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报国。他们“论兵”,足以表现对当时宋、金对峙局面的关心,对国势的担心。可是,这种人却不被任用,流露了对当局的不满。结句说税巽甫清贫如洗,行囊里只有诗作。这一方面赞扬税巽甫的高洁,安于贫困。一方面也说明税巽甫的潦倒。

  下片开头写得非常别致。作为送别,诗人不是表示挽留,抒发惜别之情,而是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似乎在催促对方归去,还带点庆贺的意味。这不仅仅指税巽甫,还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是承上片“宦情云薄”而来。意思是说,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所以下面紧接;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这句补充上面的意思,也是过渡。“正姑苏”四句,描绘想象家乡的美好情景: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鱼肥美的时候。这里用晋张翰的典故。词人与张翰同为吴地人,但归去的目的不同。张翰是“贵得适意”,而词人却以表面豁达的话语,表现内心的不满与愤慨,也是对友人的安慰。言外之意是说,像税巽甫这样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不被任用,可见当政者的腐败无能。这样的政府没有可以作为的。不如退隐吧。“我住”三句,进一步设想归去后,两人交往的融洽情景;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这里不写其他交往情况,而只写月夜乘船。一来是本地风光,显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二来是以月色、水光为背景,表现两人退隐后的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友谊。最后又归结到送别,紧承前面的意思,提出: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依依不舍呢?

  这是一首类似“壮行色”的送别词,特点是不伤别,反而鼓励归去而诗人的矛盾表现在:一方面为友谋官不得而歉疚,另一方面又安慰对方不当官也罢,我马上也回去了。在平淡的措辞中,隐含着对现实的极度愤懑情绪。

创作背景

  李曾伯于淳祐二年(1242)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此词当作于是时,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乃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尘里光阴梦里残,西湖莫厌白时看。
落花飞絮将春去,断雨零云入暮寒。
白发催人愁远道,青山笑我恋微官。
浮生要足何缘足,枝上鹪鹩尽自安。

我今过五十,万事日消磨。熟识世间寡,故交泉下多。

叶秋知易陨,松耐竟如何。尝亦悲前哲,荒坟野鼠窠。

丹霞修何行,天花雨红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笔多奇语,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祸福,无心天籁鸣。
顷年来七峰,见我眼增明。
西来的的意,一语贯三乘。
坐令尘土人,弹指悟无生。
别来今许久,夜梦飞爽灵。
新诗忽入手,春风死草萌。
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诚。
相望虽千里,秋风共一清,
去去勿作念,明鉴无将迎。

绕殿钩栏压玉阶,内人轻语凭葱薹。皆言明主垂衣理,不假朱云傍槛来。

晚气寥泬树微赭,泥屋茅门霤为瓦。白羊如狨啸其下,秃童赤骭倒牵马。

侧笠横骑有髯者,垆头村妇炊苦茶。靛衫茜裤缘皂纱,蓬髻高拥青荷花。

印红大饼拗颈瓜,几槃烂色堆灰沙。秃童喜茶髯喜酒,解缚琅琅钱脱手。

巨瓠腹穹竭一斗,弃笠升鞍向南走。南来有马八尺高,帽缨飒窣西风彯。

背缚长箭腰挂刀,仰天呜呜歌萧萧。相逢拱手路旁住,大河无船不可渡,斜月昏黄入林去。

山居久谢风云使,今日西堂为子开。三百同年谁更好,八千滇水几时来。

循良作郡纾民力,落魄逢人爱酒杯。青镜霜髭吾亦老,骊歌汀柳不胜哀。

净瓶里澡洗,古梼下修身。彼此寸长尺短,何妨忝为切邻。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杜鹃啼断月如昼,不似寻常空过春。

怪石参差蹲虎兕,乱峰重叠走龙蛇。

大名千古似公无,莘野隆中迹竟符。汉室昔难兴礼乐,孔门已得厕程朱。

心存正统何论魏,衅起东邻合罪吴。天定孰能终难回,空留造化继三谟。

路入仙源世已迷,洞门霞绕碧天低。刘郎不解春将老,只为思归日夜啼。

梦魂化蝶寄流楂,飞绕江蘋漠漠花。长笛一声惊忽醒,蛟龙窟畔有人家。

春事三分已二过,客窗牢落怨蹉跎。江湖青眼如公少,道路黄尘奈我何。

百五芳辰惊暗度,二三益友愿同哦。明朝行乐犹非晚,莫遣吟髭雪样皤。

仙窟访龙君,开奁炷室薰。
洞中天地别,物外圣凡分。
古井流金水,空山锁白云。
步虚声杳杳,疑向碧霄闻。

相望隔重闉。两地消魂。青山千叠锁寒云。梦去梦来遮不住,几个黄昏。

柳叶展眉颦。莺燕纷纷。不晴不雨奈何春。尽道养花天气好,恼杀离人。

奕奕奇花飞六出。帘前飘洒疏还密。榾柮地炉围斗室。

凝眸白。方圆到处成圭璧。

晚起松斋呵冻笔。千山玉琢供吟臆。俗虑尘襟烹茗涤。

添寒色。山茶红映经霜橘。

淆名江上月,幽思岭边云。没世无知己,陪祠未当勤。

丧衾论邪正,诗律较铢分。端似太丘长,公卿见纪群。

山磴坡陀细路平,石桥流水雨初生。绝怜童子惊秋色,听得空林落叶声。

鸦重蝉轻宫样鬟,春寒连晓镜台间。星河有路原通海,云雨含情欲下山。

荷叶田田金项去,桃花漠漠翠衣还。罗屏迭锦分明见,一片虾须抵九关。

春前深惜别,病后政无诗。
青又生菱角,红应熟荔枝。
鱼甘宾席暖,风逆客帆迟。
徒结连宵梦,邮音负所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