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谢公江海人,雅量极宏廓。中年别亲友,犹谓怀抱恶。
况我?迫士,志意早衰弱。辟如绕指金,讵耐膏火烁。
岂无骨肉亲,相望天一角。两生万里至,讲道慰寂寞。
探奇忘旧悲,观妙有新乐。宁知事多忤,重使叹离索。
林也前岁归,重来忘曩约。郑子今复去,南行踰巘崿。
成都壮丽地,江水带郛郭。山窥子美堂,云护孔明柏。
壮游岂不佳,观国资所学。国僚尽耆俊,政简恒燕醵。
日开百金筵,坐有四方客。擒毫歌盛美,文彩纷烜赫。
卓尔乐邦风,巍乎王者宅。王诚天人秀,令德颜闵若。
神机尽经纬,大度蕴才略。心融群圣言,颖铳智独觉。
坐收千古秘,万理随综错。尚友师徽猷,姚姒靡间隔。
励精施惠政,民物沾德泽。至化通幽明,馀恩及飞跃。
小心事天子,放意耽简策。道积不自盈,怡怡躬吐握。
知名久伫望,前席启东阁。立谈尽欢娱,至理无适莫。
从容倘垂问,占对慎酬酢。为言寡朋俦,旧业愈荒落。
疑经待同勘,芜史期共削。相须左右肱,理势不可各。
王仁极深广,夙昔受殊渥。囊馀旧赐钱,箧有新颁帛。
身为微职绊,感叹颜面怍。使子能输忠,宁不副所托。
金门盛才彦,德星耀井络。翙翙白凤群,岂复少一鹤。
惟玆山南郡,士气陋且薄。古心莫与论,积疢谁为药。
愿子早告归,离忧变欢噱。四科洙泗道,五等成周爵。
真知苟内充,外物奚须度。旱麓清照人,汉水浅可濯。
怀哉春服成,重继咏归作。
春日阳关道,莺声满上林。来从金谷晓,飞度玉楼阴。
柳嫩难分色,歌停稍辨音。明朝空解语,人去落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