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合群时未来,众势苦易散。相安三百年,可虑在满汉。
外族方侵凌,万钧系一线。幸君虑绝之,失手且糜烂。
汉存满自安,其意岂好叛?谁令走胡越,迫之乃惊窜。
惜哉无大臣,独立济时难。榱崩侨将压,子产空悽叹。
堪怜蔓草竟难图,猎苑球场兴总孤。国命已归阉竖手,凭高空叹近臣无。
僦居巳六年,瓦豁绽椽缝。每当雨雪时,举族集盆瓮。
微溜方度楣,骤响忽穿栋。有如淋潦辰,米麦决筛孔。
五月候作梅,一雨接芒种。菌耳花箧衣,烂书揭不动。
樵子不上山,薪炭贵如矿。生平好楼居,值此念愈踊。
数椽犹僦人,安得峻栌栱。买瓦费百钱,巳觉倒囊笼。
命工勿多摊,擘艾聊救痛。
齐君自昔读中秘,作天子吏居黄门。欲与天子争可否,天门垂翼久未伸。
稍从粉署饬兵戎,飞舸邀我清源东。索言相对有何说,清源水照君心胸。
玉皇昨命丞神州,虚传羽檄姑淹留。军民一载须借寇,天马安得长凡槽。
鹤亭海鹤姿,独立未入群。依然在人寰,翛翛见风神。
古来贤俊者,气习不能沦。夫君京洛士,衣袂无淄尘。
屡迁不入朝,留都邦计新。报政或前席,赢绌具能陈。
帝京车马日骈阗,此夜清游更可怜。月色冰光相荡射,箫声琴韵两悠然。
王猷兴尽乘舟返,沈约愁多闭户眠。胜境惭余能独占,为君还赋紫云篇。
富贵今非愿,风云安可期。得归吾足矣,不乐复何之。
清趣还消酒,忧怀尽寓诗。委心无物我,宇内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