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春色佳哉。报吴宫花柳,羯鼓方催。羽林千骑去,华屋万家回。
罗帐地,锦衣街。灯火上楼台。看满城、星桥高揭,火树丛开。
月明车马如雷。有舞旋鲍老,歌打洪崖。香尘移画舄,玉烛袅金钗。
帘幌下,影徘徊。听笑语诙谐。百忙里、阄成灯谜,掷与郎猜。
独坐茅斋伴墨卿,心慵强欲结诗盟。含毫转怕多愁绪,触口难邀缀细评。
疏棚寒烟孤馆梦,丹枫夕照故园情。一帘秋思何从诉,细写离怀寄友生。
填词使酒倦疏狂。袖手看君有侠肠。剑气沈霾且莫伤。
好潜藏。来日高冈有凤凰。
寥寥生事竟何如,剩有肝肠信比闾。泪下山猿啼月冷,影随江鹤带云舒。
频年逐队忧三尽,何处高眠享二馀。翘首庙谟宣郁滞,礼功不下九河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