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长安城中大雪纷纷,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富贵人家并不怕冷,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朱门处处烧着红炉,四周放下重重罗帐。
席上奏起玄妙乐曲,玉液琼浆斟满杯子。
室内饮宴室外大雪,人人困倦汗洒满身。
哪知城中饥寒的人,手脚冻裂苦苦呻吟。
注释
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
爇(ruò):烧。
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
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
困融:愧倦,懒散。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
岂知:哪里知道。
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鉴赏

  张孜生当唐末政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

  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的程度,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

  “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这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岂知”,很有份量,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作者愤怒之情,表露无遗。

  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诗人先写出长安城大雪纷飞的特定环境,再通过对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豪贵家”与“饥寒人”生活的对比突出主题,使主题鲜明。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另外,诗人又采用了白居易在其讽喻诗中常常采用的篇末点题的手法。从数量上讲,诗人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描写富贵人家的宴饮,以三幅图画表现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而在篇末仅仅用了二句点出富贵人家的对立面——“饥寒人”的苦况,可以想见“讥寒人”在鸟雀都“难相觅”的情况下会是怎样的情形,而这两句诗又赋予前八句诗以新义,指出“豪贵家”的奢侈享乐是建立在人民的贫苦的基础上,“豪贵家”的嘴脸也就更加可恶可僧了。诗人的态度是明确的,他十分憎恶那些在大雪天歌舞宴饮的“豪贵家”,无情地揭露他们,诗人把自已的同情投给了那些在大雪天痛苦挣扎的“饥寒人”,吟咏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请命,为他们歌唱。

  张孜,开封人。母微时生孜,后入宫乳悼献太子。孜方在襁褓,真宗以付内侍张景宗曰:“此儿貌厚,汝谨视之。”景宗遂养以为子。荫补三班奉职、给事春坊司,转殿直。
  猜你喜欢

菊满荒城道,馀生一笑难。地非行乐旧,花自向人寒。

风雨何登览,江山共屈蟠。无人簪帽去,有蝶绕篱看。

此处尤堪赏,明朝已是残。渊明生晋晚,不及禊高兰。

数椽深巷底,朝夕自委蛇。
勋业时看剑,诗书日下帷。
古碑遮素壁,破砚浴清池。
灯火伊吾夜,犹如未第时。

饶阳景物犹武夷,岩石崛起多瑰奇。此峰厥状更诡异,举首曳尾如灵龟。

穹隆曝甲正霜晓,蹒跚引气当晴晖。故知造化巧凝结,欲问所以良难推。

我疑龙伯钓溟渤,六鳌连引背负归。中途遗一尚赑屃,直欲赴海冠峨巍。

又疑清江使河伯,波涛相失留于斯。化为巨石峙千古,虽欲钻灼无由施。

茫茫神怪不可诘,但使风景增清辉。我来闽岭厌山水,见此还复伸双眉。

颇嗟行役不果到,侧身西望生长悲。

古祠曾记祷灵神,旱雨滂沱救越人。大禹恩深无以报,我惟朝夕退藏身。

臣子狂愚献直言,圣明宽大度如天。
十封应诏皆焚藁,一片忧时只似弦。
数象逢丁应九厄,元龟为鉴后千年。
今朝有旨从天下,不到长沙到席前。

鳌背霜寒菊自开,欣看萸佩宴吹台。尚书履近东山驻,大将旗联西府回。

香冷金华双使至,秋明玉树二难来。追陪谁复题糕字,愧向銮坡问笔才!

三十官京师,迎母东华住。四十归田园,别母临安去。

十年不离膝,一朝行李具。陨涕看乌雏,哑哑绕庭树。

孤灯耿长夜,暗雨流庭柯。虫鸣复唧唧,四壁惊秋多。

开卷若相慰,往往言同科。但惜我生晚,不得同山阿。

古人日以远,羲驭忽蹉跎。鸡蝇了无辨,问夜当如何。

号令风行遍九州,六军何事此淹留。深情祗拟乾坤久,绝宠宁知咫尺休。

剑閤西行山寂寂,渭河东去水悠悠。路边三尺妖姬土,长带千秋万古羞。

才将虎旅卫天居,又拥雕戈出帝都。部伍散行秋野阔,旌旗斜捲暮云孤。

扶桑分阃封圻近,杕杜连歌雨露馀。壮节封侯应有日,青云回首是长途。

青枫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水近偏逢寒气早,
山深常见日光迟。愁中卜命看周易,病里招魂读楚词。
自恨不如湘浦雁,春来即是北归时。

山在白云山更山,此山天与老年閒。更愁十里红尘到,故著先门隔世间。

过乡昼锦剖符雄,海上蓬莱第一宫。
自古胜游矜物外,于今藩阃压江东。
湖同清赏绝尘境,风月高吟虚讼诵。
促诏归来如汉典,出分千里入三公。
纤手清闲理瑟工,高楼半在碧云中。
行人岂是知音者,小立花阴待曲终。
一番春暮。恼人更下潇潇雨。花片纷纷。燕子人家都是春。莫留春住。问春归去家何处。春与人期。春未归时人未归。

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

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莺啼春欲驶。无为空掩扉。

露下庭梧叶,风吹月桂花。登楼闻过雁,开户见栖鸦。

绣帘当雪捲,银烛背风然。雪晴山显翠,风暖水生纹。

萱草当阶绿,樱桃落地红。芍药开时病,荼蘼落处愁。

玉钗簪茉莉,罗扇绣芙蓉。窗前垂柳分春色,镜里幽兰对晓妆。

花间影过那知燕,柳外声来不见莺。慈亲教婢回金剪,娇妹嗔人夺绣针。

妆成宝镜杨花过,行出珠帘燕子归。自倾瓮里春泉水,亲灌阶前石竹花。

海棠带雨胭脂重,杨柳凝烟翡翠浓。

倾盖即相知,逢君白恨迟。
丘园遽为别,弧矢独何之。
云指真人气,风歌猛士词。
荒台如更上,莫及暮秋时。

鼠既不灵,官马相踏。借使乘风,厮挨厮拶。干戈中立太平基,凛凛嘉声振兰若。

落落云中雁,亭亭阶下草。
草心将变红,雁声来已早。
霜风日夜催,对此忘吾老。
玲珑叶数层,次第颜色好。
燕脂染尽时,倚栏如醉倒。
年年秋雁来,每被吟情恼。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