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唐末五代时人,此诗应该作于唐亡后。作者寄居在他乡,半夜被雨声惊醒,不复能寐,感怀身世而后作。
起句直接点题。半夜下起雨来,作者睡不着,起来打开了门。用了“离人”,“独”这样的字眼,预先铺陈。承句开始写景。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故乡的田园应该都荒芜了吧,往故乡的方向望去,只能看到被雷电照亮的山。这一句尤为动人,在于前后两句一虚一实,对比强烈,故国桑麻是想象中的景,是梦中的家园,雷电前山是眼前的景,也是严酷寂寥的现实。
转句着力写雨。雨透过槐树,细细的滴在地上,淅淅沥沥的声音。此句转的妙,不再接着上句写雨景,而是描写雨的情态声音,避免堆砌,而且这句把雨写的缠绵,气氛烘托的非常寂寞冷清。合句收尾点出了愁绪,抒发感慨。也许明月也是满面愁容吧。古来写雨的诗很多,大多是是感怀身世,比如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之类。
这首诗把雨描写的很细腻,有意境,让人很容易陷入作者描绘的雨景,感受他有家难回,离乡背井的无奈。另外,这首诗的遣词造句很有技巧。比如桑麻荒旧国,用的是倒装,一方面是为了押韵和对仗,另一方面是意思上的对照,故国对前山,桑麻对雷电,很明显的虚实对比。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彦冲贫而文,养母终不娶。母殁亦旋卒,故友表其墓。
其友江韬叔,感逝诗无数。乃云最善画,虽见空想慕。
梅泉爱韬叔,短卷孰相付。卷中写人物,隽笔生澹趣。
閒閒若无意,冉冉胸中吐。绝非画工艺,祇有天机露。
平生轻戴吴,少见论颇误。泠泠性真语,已过初不护。
以此思其人,贤达多妙悟。江诗不吾欺,得之幸奇遇。
晚霞成晕,似非烟笼就,霓裳仙阙。只恐清光明作镜,照见须眉愁绝。
静掩珠帘,轻遮团扇,蜃雾楼台结。凭谁吹散,玉箫声细如发。
况是一阵罡风,须弥芥子,偶现空花劫。八柱蛟龙还掉尾,穆穆金波无缺。
动魄惊心,十年两度,错过中秋节。余生瓦砾,他时月底重说。
岸尽催撑渡,风横促解桥。传闻记常岁,伟观得今朝。
时有疏钟度,谁云隔岸遥。明当绝溪去,应为好山招。
秾绿溪桥烟树树,残红池沼雨家家。游蜂不悟青韶去,犹抱虚庭荠菜花。
皋禽争肯恋樊笼,羽翼应抟北海风。今日始知天有意,青云直上路初通。
待看春榜来江外,全胜枯鳞在辙中。
策马前途须努力,汉家麟阁待英雄。
忆昨风光上巳天,双旌婀娜大堤边。髯仙控鹤今何处,走马寒烟一惘然。
客意含秋色,临行惨不舒。虽看衡岳雁,犹食武昌鱼。
澹月窥囊橐,寒云送简书。江边古黄鹤,缥缈更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