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秋夜郡邸不寐

中宵寒自抚,窅然思不汩。
风开不扃户,床前泻明月。
明月渐上床,团团树中没。
惟见苍莽间,古刹静突兀。
昨日同游人,各各归偃息。
宵旦送往事,古今坐超忽。
风吹殿角铃,不寐到明发。
归子慕(1563~1606)字季思,号陶庵,学者称清远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年四十四岁。散文大家归有光第五子。归有光有六子,子慕为归有光五十八岁时所生,幼有文行,清真静好,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最友善。所居陶庵,槿墙茅屋,诗歌以为乐。卒后,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2]  。子慕著有《陶园集》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道在人间或可传,小还轻变已多年。
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吾爱陶渊明,拂衣遂长往。
手辞梁主命,犧牛惮金鞅。
爱君心岂忘,居山神可养。
轻举向千龄,高风犹尚想。

蓬莱宫中春草绿,君王无事欢不足。宜春北院小蛾眉,日日霓裳按新曲。

侍女倾心复尽计,歌舞君前不如意。今年新得太真妃,从此龙颜不胜喜。

望春楼下纥那歌,枉说扬州古铜器。梨园乐府两部齐,尽歌乐府新歌词。

君门谁道九重远,岁久欢声闻远夷。渔阳万骑仓黄入,帐中妃子吞声泣。

当时掌上不忍看,玉骨埋时烟雨湿。属车尘远空邮亭,邮亭牧竖嗟娉婷。

凌波袜在香未绝,万人争看俱伤情。一朝持入咸阳市,空得千金贾客惊。

送春归,在何处。
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
杨花零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
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
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
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
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
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秦无人。
地渍蚌衣接,天澄縠雾开。
微风发琴籁,残月减珠胎。
鸟散织条动,鱼游细浪来。
坐堂兼伏槛,恨乏楚人才。
左学摛文蔼儁声,青云接武二难兄。
主知自纪宜三院,使节更持仅九卿。
庭下芝兰方竞秀,舍南桃李已成阴。
挂冠不待甘泉橐,愁绝高门泪满缨。

猛士缘竿亦壮哉,踏空舞阔四裴回。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宿鸟频来语,寻巢未得间。
小星明更近,高桂冷初攀。
拂露松都在,因风信未还。
岂无虚歇处,青及谢家山。

去路惟杨柳,吾衣况薜萝。如何明月夜,不作片帆过。

紫气星辰动,青天吴楚多。莼鲈秋正好,知尔醉渔蓑。

萧萧红叶马前飞,又送王孙昼锦归。
却到旧游应怅望,故溪秋藓满鱼矶。
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见日吹红烛,和尘扫翠钿。
徒令勾践霸,不信子胥贤。莫问长洲草,荒凉无限年。

近天不必城南社,范蠡湖头一茅宇。瓜生陇上已离离,亘长南山少荒土。

出门岂识卿相尊,对客何忧子孙鲁。岁祈五风十日雨,上无飞蝗下无虎。

四海从今尽中国,作歌且为歌洪武。但存父子与君臣,风俗当如结绳古。

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
想着雨和云,朝还暮,但开口只是长吁。
纸鹞儿休将人厮应付,肯不肯怀儿里便许。
骊驹歌载道,肯为簿书留?顾我衰迟质,不禁离别愁。
江花缘客兴,春水便归舟。
兹去青云远,音书可寄不?

忆来时。灼灼上阶墀。勤勤叙别离。慊慊道相思。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

博山晴结穗云黄,一榻春风入蕙乡。蝶翅初回幽谷梦,只闻花气不闻香。

不到乌江畔,知君未肯休。
上善湛然秋,恩波洽帝猷。谩言生险浪,岂爽见安流。
泛去星槎远,澄来月练浮。滔滔对离酌,入洛称仙舟。
上林新柳变,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
色承阳气暖,阴带御沟清。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帘旌。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