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行次韵

尝闻醉乡之乐真且全,青州从事乡之贤。杯铛三百沃轩旷,眼看万有心陶然。

平生不识饮中趣,糟浆逆鼻忧颓颠。捧罂徒知咏酒颂,侧弁未始陪宾筵。

丈人襟怀湛秋水,尘埃涤尽中恬渊。美哉家酿藏之久,誓可与饮无留涓。

宴开设此杯中物,意如割炙何勤虔。欢诚感激忘既醉,是日饮兴轻金船。

房栊蚕老舒长昼,郊野麦秀清和天。主人放怀客尽量,谈间标韵凌云烟。

醉歌耳热匪吾事,两腋清风同玉川。愿言乘兹腾倒景,清都谒帝罗群仙。

酒阑逸思不可遏,笔端诗句如奔泉。

(1067—1117)常州宜兴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复中绍圣二年弘词科。累迁太学博士。徽宗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三迁至左司谏,又擢中书舍人、尚书兵部侍郎,颇受知徽宗。为蔡京排挤,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还,官至刑部尚书。性嗜学,博通经史诸子,词章雅丽简古,挥笔立就,一时典册,多出其手。卒谥文友。有《摛文堂集》。
  猜你喜欢
江山事若谙,那肯滞云南。草色分危磴,杉阴近古潭。
日斜褒谷鸟,夏浅巂州蚕。吾自疑双鬓,相逢更不堪。
正月一日后,寻春更不眠。自知还近僻,众说过于颠。
看水宁依路,登山欲到天。悠悠芳思起,多是晚风前。
官卑长少事,县僻又无城。未晓冲寒起,迎春忍病行。
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好个林间鹊,今朝足喜声。
诗酒相牵引,朝朝思不穷。苔痕雪水里,春色竹烟中。
迎雨缘池草,摧花倚树风。书非名利事,爱此少人同。
尘中主印吏,谁遣有高情。趁暖檐前坐,寻芳树底行。
土融凝墅色,冰败满池声。渐觉春相泥,朝来睡不轻。
疏顽无异事,随例但添年。旧历藏深箧,新衣薄絮绵。
暖风浑酒色,晴日畅琴弦。同伴无辞困,游春贵在先。
看春长不足,岂更觉身劳。寺里花枝净,山中水色高。
嫩云轻似絮,新草细如毛。并起诗人思,还应费笔毫。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
处处春光遍,游人亦不稀。向阳倾冷酒,看影试新衣。
嫩树行移长,幽禽语旋飞。同来皆去尽,冲夜独吟归。
朝朝看春色,春色似相怜。酒醒莺啼里,诗成蝶舞前。
摘花盈手露,折竹满庭烟。亲故多相笑,疏狂似少年。
卑官还不恶,行止得逍遥。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桥。
尘埃生暖色,药草长新苗。看却烟光散,狂风处处飘。
身被春光引,经时更不归。嚼花香满口,书竹粉黏衣。
弄日莺狂语,迎风蝶倒飞。自知疏懒性,得事亦应稀。
晓脱青衫出,闲行气味长。一瓶春酒色,数顷野花香。
朝客闻应羡,山僧见亦狂。不将僮仆去,恐为损风光。

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晓日挂林麓,秋风入涧阿。
野禽飞自语,田父笑相过。
村畽仓箱富,山蹊芋栗多。
一鞭聊策蹇,驰上小罗坡。
后学方成市,吾师又上宾。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
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无因握石髓,及与养生人。

细雨催秋秋欲破,黄花入梦难轻过。在水苍蒹日系思,满庭霜叶时相播。

群飞刺天尔何物,劲翮横霄馀一个。东南有美尽翩翩,新亭洒涕同惊坐。

坐中顗导是阿谁,戮力神州安敢惰。九日鼍江共一杯,万里燕云留一唾。

朝搴兰露休言渴,夕餐菊英休言饿。此日高怀未陟高,千秋大事应图大。

殊方旧国两关情,涧白峰寒双拂座。眼外茱萸凭细看,樽前芩隰时堪和。

此意寥寥独问秋,秋光岂令秋云驮。

爱此春山秀,微云淡悠悠。苍松俯深涧,翠筱媚清流。

结屋者谁子,独占云山幽。抱琴循侧径,引领仍归舟。

归舟天际来,何时经丹丘。丹丘多羽人,为问相见不。

矮檠矻初年,细字窘晚节。
天怜蠹书障,神授鸿宝诀。
金葩凉而严,丹宝温以烈。
两囊授风露,半簪藉霜雪。
芬透顶{左宁右页}爽,清祛脑脂热。
梦魂寥廓远,宇观沆瀣澈。
云开月更朗,电掣岩欲裂。
术妙刮膜金,功过刳蟆铁。
聱牙读楚诅,琐尾窥越绝。
不忧幻景侵,且喜翳根灭。
颂花醉春温,餐英饱秋洁。
涂屋兆蕃硕,饮潭进耆耋。
况兹芳泽聚,尽洗空华结。
夜气存虚明,天光发昭晰。
须弥能微尘,渤澥或丘垤。
不直一笑粲,已判双眦决。

亦是前朝寺,寺毁空浮图。嵯峨插霄汉,寂寞守山隅。

老僧见再拜,持斧斫枯株。曲直任天然,自手搆茆庐。

四壁坚且厚,一径不崎岖。筑灶近古井,支床叠破书。

扫叶烧不尽,拾粟食有馀。明月造其堂,猛虎伏其闾。

山前清浅流,可以濯我躯。

枫叶蘋花江上村,前朝古寺至今存。西山爽气来精舍,万里关河到寺门。

檀越随僧开宝藏,醍醐容客借匏尊。中宵礼罢寒山子,却听钟声醒梦魂。

我兄行派子相同,见子思兄意万重。骨肉千金官一羽,萍蓬深愧谩西东。

草色微茫雪满河,燕南二月未春和。寻常保社催花雨,忽漫离筵折柳歌。

独往还山京国隔,相凭寄字里门过。羁留迅迈俱无定,不用临歧感涕多。

羽盖夸胡兽猎行,龙旂出塞犬羊平。
宣府开为射熊馆,洋河筑作受降城。

惶恐滩名熟几年,今朝也自到滩前。死生未必能惶恐,惶恐微诚未格天。

在漫天是小漫天,小漫天是大漫天。
只因大小漫天后,遂使生灵入四川。

水出昆崙山起云,钓人樵父昧来因。只知洪浪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

晓巘映朝暾,人家野水村。楼残遗堞立,寺废古钟存。

解冻春云漾,呼鹰猎马驯。干戈息数载,犹有哭声吞。

星河耿耿障云披,剑气峥嵘彻紫微。
轮辗碧空凌象纬,波翻清影射窗扉。
寒光照夜潜蛟动,皓色穿林宿鸟飞。
草树无烟衣有露,夜深吟赏欲忘归。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