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八景 其三 玉关来远

圣代文明遍九垓,河山设险玉门开。月明虏使闻鸡度,雪霁番王贡马来。

泛泛仙槎浮瀚海,翩翩驿骑上金台。幸逢四海为家日,独坐藩垣愧乏才。

(1390—1454)明江西浮梁人,字士章。永乐十二年举人。授崇阳县学训导,擢兵科给事中,累官广东参政。黄萧养起事,弁往劝谕解散,义军信为好官,见之皆拜。弁归,令参将武毅通谋,遂杀萧养。升左布政。
  猜你喜欢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借问如何,春能好、客怀偏恶。消遣底、闲言闲语,近都慵作。岁月从今休点检,江湖自古多流落。倚危亭、目断野云边,孤舟泊。
人事改,人情薄。退后步,争先著。且开尊洗盏,为君斟酌。拂拭凤凰池上景,凄凉猿鹤山中约。更东阳、憔悴到腰围,浑如削。
篷窗恰受夕阳明,杨柳梨花半月程。
老去不知寒食近,一篙烟水载春行。

行年六十有三岁,二十五年居洛阳。林静城中得山景,池平坐上见江乡。

赏花长被杯盘苦,爱月屡为风露伤。看了太平无限好,此身老去又何妨。

退之手板愧丞相,渊明束带羞督邮。
纷纷雀鼠待一饱,岂若值杖耘西畴。
刘郎大耳最叵信,刚道田无不可求。
摩挲髀肉事鞍马,坚卧百尺营高楼。
安知南阳扶耒手,谈笑为君分九州。
我来龟溪二三载,此策未办诚淹留。
喜君负郭有余地,百金卖剑归换牛。
树头布谷晓相应,筑室坐占林塘幽。
诗成使我佳兴动,叩角便作商声讴。
他年釜甑得长满,区区肯顾监河侯。
夹岸桃花燕子飞,一江春水鳜鱼肥。
丝纶百尺烟波阔,午夜鸣榔载月归。
扁舟一叶百沙觜,得鱼烂醉东风里。
绿杨深处酒醒时,半江潮落天如水。
万顷沧波五月凉,一川红锦藕花香。
绿蓑青笠鸣疎雨,老树残烟带夕阳。
野船细火夜明灭,一笛风清楚天阔。
无鱼无酒且归来,篷底萧疎卧明月。
万里西风双鬓华,江南江北老天涯。
潇洒两岸梧桐叶,漠漠半川芦荻花。
柔橹声中山水绿,一丝买断黄金屋。
沙边鸥鸟莫相猜,是非不到清江曲。
苇折荷枯人未归,波寒霜落雁初飞。
不知节物时时换,又折梅花下钓矶。
青山四面清歌发,几点沙鸥起天末。
一任长年醉则休,醒时独钓寒江雪。
绛衣摇曳绽冰肌,依约华清出浴时。
何物鸦儿驱不去,前身恐是食酥儿。

灵岩山下雨绵绵,香径琴台云接连。忽忆秋山黄叶路,松风水月梦中禅。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几处春泥衬落英。才过寒食又清明。调青细雨霏霏湿,帖翠微风剪剪生。

邀翠幰,拂红缨。雨长亭外暮烟轻。萋萋会得东风意,不道王孙有别情。

青云联步上层楼,山色湖色一览收。风送千帆欣纵目,雪侵双鬓怕搔头。

梅花对影君如鹤,萍水浮踪我亦鸥。胜地却惭尘俗客,输入题句姓名留。

昔年干戈动,兵尘暗三吴。长江巳无险,智勇亦难图。

筑垒依平山,谋国一何愚。桢干群林空,遗址莽丘墟。

至今蓬蒿下,犹有白骨枯。天阴万鬼哭,惨惨荒山隅。

兴亡自有数,不敢问何如。独怜野菊花,立马为踌躇。

朝出看燕山,云莫归行燕山道。道傍云气光动班烂衣,千里飞来白如埽。

长天愁迥阴冥迷,虚室宵清神皓缟。太行一发半落天之南,翠彩浮空散文藻。

缙山更在天南之南海树边,白发高堂岁晏惊寒早。

三年书断安稳无,每一思之心懆懆。风回云杪思飘扬,月堕云西梦颠倒。

白云半幅细入天机中,写出狄公心事炯炯随云照穹昊。

云无心,人有情,物易化,情难老。朝看云,暮看云,缙山佳处安得乘云忽飞到。

云中人,拂黄巾,山中云,护丹灶。从龙奋迅直上青天飞,变化无方契元造。

天下苍生正须霖雨之,慎勿栖岩扉,閟鸿泽,负明时。

高卧旧梁园,风流叹歇绝。不见古时人,但见古时雪。

今人孰与古人齐,古雪何如今雪洁。平台一凸千年痕,冷艳寒光耿未灭。

万斛珠玑飞碧空,清冷池边墨浪热。南冠有客悲华颠,吹上头颅不可刷。

一曲《阳春》和者稀,山耸吟肩冻欲折。虚窗瞥见梅花魂,五夜遥情为谁结。

家住姑山下,朝暮游姑山。
澄潭贯地脉,飞流接天泉。
永栖无昔老,暂游谩时贤。
古藤蔓直木,苍桧随曲阡。
犹存万古月,尚照千年烟。
谁其录青华,嘿然语玄筌。
紫锋变窗尘,重此炉简传。
九障傥不存,五灵森在前。
昨者携友朋,攀萝掬潺湲。
神交善爽徒,宇宙空茫然。

凤钗欲溜欹香枕。枣花飞堕鸳鸯锦。漫爇玉炉香。那愁今夜长。

癫狂真个醉。不放檀郎睡。些事最消魂。啼痕和齿痕。

张公末醉李公扶,从此嘉声满道途。却被金刚开口笑,谁能爱你护身符。

山涯海角,天高地厚,长安举首何妨。万水朝宗,众星环极,平生此志无忘。亭上一翱翔。见烟收雾敛,凤翥龙骧。海色沧凉,金乌拍翅上扶桑。遥瞻咫尺清光。物无遐不烛,有隐皆彰。发蔀心劳,之官路远,篙师又促归航。不敢久徜徉。抱梧桐绮实,葵藿心肠。假我双翰,一朝飞上五云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