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蹴鞠寻橦列广庭,吹丝按竹布前荣。卿郎朵殿浑无见,只听时时万岁声。
名花偏作隔墙枝,爱影怜声入手迟。门第敢言非道蕴,才情端喜是芳姿。
桃边未许裙题字,柳下曾将带乞诗。今日眼波微动处,半通商略半矜持。
先君捐馆年,六十畸三算。我今四十三,始得幼子蜑。
馀龄继前躅,蜑也才及冠。况复未可知,孝章积忧叹。
禄养岂不欲,兹事觉已缓。但爱眉目秀,体质净如盥。
顾瞻既精神,怀抱亦气岸。今者新剔发,莹若珠未贯。
见之令人清,面拥疲手腕。辄然攫吾须,霜雪落几案。
岂惟不肯嗔,更付一笑粲。骨肉今远矣,恃汝慰奔窜。
行当从诸兄,诵书喧里闬。而我于经术,粗能分句断。
发蒙要师资,心孔为开钻。许慎专偏傍,张华休史汉。
吾家业儒久,舍此无别段。不应缘一噎,便欲废炊爨。
及亲三釜足,未用万户酂。人生百年期,我今特未半。
今人读书不识字,下笔淆讹十三四。许徐训诂自分明,争奈人都不省视。
昔者吾友戴敬夫,磨砻字学天下无。予少窃闻其绪论,虽知梗概心犹粗。
中年奉教萧尺木,尺木篆隶精且熟。每与予言辄终夜,字学稍知其节目。
平生结交多俊民,此道茫昧恒失真。何期晚遇汤元翼,奄有二子成三人。
犹记鲁江同作客,颇领微言恨匆迫。别来十载梦魂劳,老去重逢须鬓白。
闲时缓步过吾庐,相对惟应话六书。秦汉晋唐体多变,那能贯穿为发摅。
当时戴萧所未悉,今日询君得其实。我亦著书曰蒙求,乞君釐正方成帙。
小轩如斗静无埃,面向青山好处开。漫道幽人招不得,一尊今日为君来。
红莎绿箬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
佳人却恨,等閒分破,缥缈双鸾影。
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
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窗南砚北。凛凛冰坚石。脆质难凭敲凿力。炉火温黁微炙。
融融暖玉生烟。东风冻解春先。顷刻香腾墨海,何能荒我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