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道中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县冰白,已作群羊化石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启程时冒着遍地晨霜一路春寒,约好了骑马吟诗乘兴游览。
最遗憾的是眼前的友朋越来越少,常听说尘世外山长水宽。
溪水枯竭只剩旧日的痕迹和荒芜的渡口,树木飘浮在晨雾中,浓绿沾湿了楼头的栏杆。
崖头那几处悬挂的白冰,不正是自石化成的羊群满山?
注释
北山:指金华(在今浙江金华北)。
犯:冒犯。犯霜寒,不仅点明时间,也隐约表现遗民傲世的性格。
吟鞍:骑马吟诗。
尘外:尘世之外,指隐居
埠(bù):码头,渡口。
县:同“悬”。
群羊化石:用皇初平叱石成羊典故。据晋葛洪《神仙传》说,牧羊儿皇初平性情良谨,被遭士带到金华山石室中修道。四十余年后,哥哥找到他,问他所放的羊在何处,皇初平告诉他羊在东山,但哥哥看到的只是一片白石。于是皇初平喝一声:“羊起!”白石就变成数万头羊。后兄弟俩一起学道成仙。皇初平改字为赤松子。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写作何和友人相约出游的时间季节。颔联写作者和友人一起游山玩水的喜悦之情。颈联写游玩路上所看到的景象以及感情变化。尾联写化石成羊这个北山的名胜胜迹。借景抒情,表达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蔑视之情。

  起句“起犯春霜”,即点明这是严寒尚厉的正月,所以一路之上,但有寒威。“犯”字并贯“霜”寒”。隐约表现出遗民傲世的性格。第二句接承上句,似乎很平淡,然而用“乘兴”和“约”等字眼,说明他们的这次游山兴致很高,是约好前来的。这样就逗出颔联。

  颔联抒写游山的情怀。第三句的意思是表达得十分清楚的。志同道合的“友朋”,经过十年的凋谢,一天一天地“少”,这是眼前“最恨”(隐寓不甘之意)的一桩事。第四句推开,“尘外”是隐遁者常用的语言,下面连接“山水宽”,不仅点明北山的题目,而且一个“宽”字,还表露出遗民对于故国山水的向往。面对秀丽的山水,游赏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一联道出了作者这次游山的情怀,所以要乘兴遨游,既是因为同志不多了,也是借以追求世外广大山川之美的享受,遗民复杂的心情,无限的感慨,抒写得很充分。

  颈联写途中之景,又写景外之意。在对北山景物的描绘中,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表露出兴亡之感。“溪落旧痕”的“落”字,“枯野埠”的“枯”字,都是遗民的时移世异之后心情的写照。“树浮空翠湿危栏”的景象,也写得阴沉黯淡,远非赏心悦目的游观。这两句承上句末的“山水宽”落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是诗题的正面描写。也是衷情的自然流露。

  结尾两句是写北山著名的皇初平叱石成羊胜迹,但作者的写法却不一般。他眼里的“群羊”是岩头“县冰”,不是“化石”(由石头变化而成)。把县冰权看作石化的羊群,这不单是对叱石成羊故事的否定。而且自然会令人想到张彖的“冰山”之喻(见《开元天宝遗事》上)。石羊不过是县冰的幻影,元朝政权在遗民心目中是春来便消的冰山。这样写,既切合了化石成羊这个北山胜迹;又照应了犯寒春游诗的起首;更重要的是借景抒发,表露了遗民对于元政权的轻蔑。

创作背景

  诗人方凤是南宋遗民中的领袖人物,曾特恩授容州文学,因宋亡未赴任,归隐于金华山,同旧臣义乌令吴渭开办家塾,“命其子樗题其旌曰:容州,示不忘也”(见《宋诗纪事》)。公元1286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方凤和谢翱、吴渭、吴思齐共创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用诗歌形式表达遗老孤臣的故国之念、遁世之思。诗人的这首七律就是其中一首,于记游写景中,表达了这种遗民思想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猜你喜欢

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要。薄俗盈虚逐势利,清风绵邈日已凋。

长吟宇宙独引领,浩浩万古与我遥。安得此身有两翅,飒然远举随风飙。

近逢公素我同好,厌愤偷俗常郁陶。君方调官镇京口,我以重罪废本朝。

身虽俱在大江外,不得会合烦相邀。秋风八月天地肃,千里明回草木焦。

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冲斗杓。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

拟攀飞云抱明月,欲踏海门观怒涛。念君治所近不远,江山蟠辟气象豪。

楼头阴明变霞雾,槛下日夕斗蜃蛟。便将一往刷滞闷,去兴草茁不可薅。

呼儿襆衣办舟楫,一日百里岂惮劳。君方酒酣亦思我,奔墨纸上为长谣。

上言风物丽复壮,下述宴集乐且遨。意我羁愁正无赖,欲以此事相誇招。

此篇笔绝墨未渗,我舟适到范老桥。古人千里有神会,以兹可信非相辽。

倜然不以穷见弃,旷然不以位自骄。开缄朗咏毛发竦,通夕噤痒睫不交。

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长川奔浑走一气,巨镇截嶭上赤霄。

又如阴云载雷电,光怪迸漏不可包。惊呼叹伏已不暇,焉敢有意急其高。

却疑欺我老困顿,故作大句来相鏖。近罹罪辱舌虽在,每避嫌谤口已胶。

更遭掀搅岂不畏,欲取笔砚俱焚烧。既承嘉命敢无报,将吐复茹移昏朝。

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看君岸帻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

宾从倾颓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神迷耳热眼生缬,嚼尽宝墨狂酲消。

欢流乐极古所戒,不免厌旦潜遁逃。还家数日却愁寂,梦中犹奉笑与嘲。

强为短篇答高谊,鄙事轧轧空自挠。览之捧腹定绝倒,幸为投弃无传抄。

相思复拟往相会,予今岂复如系匏。行看雪夜景清绝,更乘逸兴飞轻舠。

冲雨上山头,临云看山脚。松间一弹指,开此宝楼阁。

草鞋方费钱,拂子不暇握。小偈出雷音,千古惊猿鹤。

岭海东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锡玄圭。
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
洛阳大底居人少,从善坊西最寂寥。
想得刘君独骑马,古堤愁树隔中桥。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洞庭舟始泊,桂江帆又开。魂从会处断,愁向笑中来。
惝怳看残景,殷勤祝此杯。衡阳刷羽待,成取一行回。

南枝旧约,惬素心得似,何逊东阁。彩笔禅仙,玉貌臞仙,天涯已忍沦落。

劫灰一度春消息,省缟袂、丰姿如昨。尽海桑、著意迁流,不改绿华红萼。

遥忆前芳晚晼,故园伫翠羽,初别黄鹤。泛雪重湖,锄月空山,底事烟霞孤却。

溪藤百幅恁珍重,问冷艳、幽香谁托。待料量、物外琴书,占取幼舆丘壑。

昔年栖迹云林下,举头见山不见画。如今置身朝市间,开眼见画如见山。

山耶画耶置真假,具眼之人世间寡。景当好处背起楼,趣到佳时急驱马。

居山不见山中佳,厌饫林壑轻烟霞。一朝别山出城市,黑风黄日昏尘沙。

广庭曲巷通幽处,垒石栽花脩胜具。眼中彷佛虽逼真,毕竟人为靡天趣。

回思旧隐隔世间,欲一见之千万难。残缣断素才尺咫,倾囊倒箧不复悭。

君从何处得此幅,千里云山数间屋。远山淡淡横翠眉,近山亭亭削青玉。

山头处处飞白云,树头树尾晴轮囷。平林忽断天光露,暝色遥连雨气昏。

苍苔白石羊肠路,平麓盘盘几家住。就中老人华阳巾,手把琼芝滴清露。

山光水色相渺绵,渔舟泛月江吞天。长风浩浩起天末,高堂白日生云烟。

兴来却忆竹鹤老,见画何如见山好。人生即景须尽欢,寻仙何必蓬莱岛。

畴昔丹墀与凤池,即今相见两相悲。
朱崖云梦三千里,欲别俱为恸哭时。

高秋一鹤驾沧溟,飞傍华筵玉桂庭。不是丹砂来瑞翮,如何紫府醉霞龄。

长生学得神仙药,舞綵犹闻教子经。鸠杖逍遥芝径外,等閒出入步虚亭。

夙爱山水游,兹山屡延赏。披云入青冥,岩屋岈弘敞。

玲珑开北户,峭壁排银榜。初骇溜石悬,渐喜琼芽长。

幽泉时一滴,毛骨森萧爽。壶觞屡献酬,清言激灵响。

天末多风波,陈迹成俯仰。徒闻海上洲,中宵勤梦想。

聊兹永日留,真性非外奖。暝色望征途,何由释尘坱。

野竹森疏映石潭,灵峰天际拥终南。纤尘不到夜谈处,月白风清酒半酣。

怪石蜿蜒驱不动,自从开辟镇重坤。雨声多在南山殷,云气都令白昼昏。

百尺潜虬窥海在,一杯流水浸松根。有时急□天符下,故遣灵人夜叩阍。

淮南善画竹,其世宗虎头。前身萧恊律,后身文湖州。

浓墨逼景献,健毫从澹游。清如李息齐,劲若柯丹丘。

子昂固莫及,仲敏或可侔。素得金错法,向背分刚柔。

兴来秪一扫,挥处踰双钩。两叶已笼夏,风枝仍报秋。

遂令爱竹者,不必穿林幽。尝闻维摩像,神光烛遐陬。

何如君子容,苍颜照清流。胸中有渭川,湛水同悠悠。

载歌瞻菉咏,吾其企前脩。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千载江滨季子宫,联镳款谒骤西风。清名长逐秋潮壮,遗迹应随夕照空。

管领物华输酒圣,平章古意属诗翁。想君岸帻风尘表,笑我埋头雁鹜中。

石室巉岩五十重,洞房七十二芙蓉。夜池惟有仙家乐,笙鹤时来古涧松。

丹梯百丈挂云门,尺五天高青可扪。
劈破琅玕成老石,当年曾共见曾孙。
远迓瞿昙至给孤,竚聆有法为开敷。
早知是法应须舍,好请乘时出帝都。
老胡彻底老婆心,为阿难陀意转深。
韩干马嘶青草渡,戴嵩牛卧绿杨阴。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