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

晓起炉烟一缕清,梵音缭绕槛轩行。
须臾日上松梢了,又听斋钟相斋鸣。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临风思永夕,极目感深秋。
月落应同照,溪阴故独流。
鸟啼清露下,雁过薄寒收。
衰草犹如岸,空依此夜舟。
幽径入桑麻,坞西逢一家。编篱薪带茧,补屋草和花。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载酒过门欲寿公,酒杯有限寿无穷。玉樽祇在天西北,不惜年年为一中。

出峡还何地,杉松郁不开。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

易贮千寻水,难藏一点春。也须几杯酒,还似送行人。

在公常夙夜,出户偶徘徊。忽忽严更彻,纷纷曙色开。

禁钟清晓月,宿露滴庭槐。鸟有鸣相和,人皆去不回。

荒城兀坐对灯残,归计先愁百八滩。尔又远来余未去,高堂清泪几时干?

归心已动不容留,多谢君恩许退休。
虽喜溪山归似旧,却惊岁月去如流。
门前已是开三径,湖上何妨具一舟。
莫道此时无伴侣,得公足可共遨游。

贴水新荷卷未开,隔墙风送落花来。兔葵燕麦应相笑,前度刘郎去又回。

桂林西百里,山势塞天绿。一径飞鸟外,盘蛇断复续。

我身托箯舆,愧彼行踯躅。仰陟牵长縆,俯注挽群仆。

危跻顿层峭,旁涉眩屡曲。崖颓石压顶,磴削苔滑足。

冥濛走腥云,惨澹入幽竹。舞风高树飞,吊月怪禽哭。

都朗岭尤险,千仞擘坤轴。灏气反在底,那能辨岩谷。

三台抱重巘,坚壁俨单复。虎豹昔纵横,兵戈费驱逐。

我来属时和,山深暑不酷。掇芳閟仙赏,抉胜豁尘瞩。

朝炊霞际餐,夜枕水声宿。扶持忘疲劳,山川喜淳朴。

便作桃源看,端居岭清福。

行尽春山春事空。别愁离恨满江东。三更鼓润官楼雨,五夜灯残客舍风。
寒淡淡,晓胧胧。黄鸡催断丑时钟。紫骝嚼勒金衔响,卫破飞花一道红。

古梵枕痕边,溪流绕户旋。浮屠烟树渺,方丈磬钟玄。

法眼空三界,禅栖息众缘。上人今主此,持戒有真诠。

凿开混沌,见钱塘南控、长江凝碧。今古词人图此景,谁解推原端的。岁去年来,日庚月申,因甚无差忒。如今说破,要知天地来历。
道散有一强名,五行颠倒,互列乾坤历。坎水逆流朝丙户,随月盈亏消息。气到中秋,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神仙妙用,与潮没个差别。赋此酹江月词,默合周天之数,故录潮候於右,以示同志。

馀生十载恨蹉跎,令节闲门掩薜萝。剩有蛟龙蟠大泽,空闻箫鼓发层波。

三闾怨在馀香草,九地恩深废《蓼莪》。惭愧王修能罢社,葛衣检点泪痕多。

牺樽论本性,所得盈方寸。愿养舒缓名,难至极迟顿。

撄心赵国用,垂老尚健饭。何疑择木栖,投闲非厌倦。

谁言悦口是甘肥,独酌鹅儿啖翠微。蝇利薄于青纸扇,
羊裘暖甚紫罗衣。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
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
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
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