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琴操十首 其七 履霜操

驱车驱车,车行无迟。儿在中野,父宁不悲。驱车驱车,车行无违。

儿当有母,孰使儿饥。天生众民,罔不同仁。风雨霜露,实活我人。

民生有知,以顺天赋。

朱右(1314年-1376年),字伯贤(一字序贤),自号邹阳子,临海章安(今属椒江区)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曾诣阙献河清颂,不遇而归。洪武三年(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六年,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洪武七年,又修洪武正韵。不久,迁晋府右长史。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卒年63岁。他博通经史。著有白云稿五卷,《四库总目》又有春秋类编、秦汉文衡、元史补遗等,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不与死生变,岂为忧患渝。

西伯囚演易,马迁罪成书。性刚趣和乐,浅浅非丈夫。

阆苑红初露,瑶池碧半涵。
春生从太极,化洽本周南。
郄公门下识羲之,风骨无尘耸秀姿。
壮气海鲲翻碧浪,逸才天马脱金羁。
旋凭辞律趋明试,首听文衡中有司。
太学旧游应刮目,青衫事业盛当时。

云满西山雨便来,田家占候不须猜。向来只怪东峰顶,晓日名霞一片开。

雕阑月明。梅花韵清。竹枝满地纵横。听儿童笑声。

风庭露庭。谁家弟兄。人间至乐真情。兆多男戏婴。

春风香,秋月弄。断送十年残梦。如意曲,定情诗。相思不自持。

巫山高,湘水远。惆怅彩鸾缘浅。霍小玉,董双成。他生定遇卿。

龙图莫怪白须翁,依旧閒吟閒笑中。未有梅花充信物,但将竹简换诗筒。

子如行路真无巧,我信居山养有功。气类相从应得士,并州兼有傅元通。

年来黄菊也随时,斗出金盘与玉卮。独有岁寒心尚在,落英重作楚人词。

露花浮翠瓦,鲜思起芳丛。此际断客梦,况复别志公。
既历天台去,言过赤城东。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路穷岩瀑挂,爽气净尘纷。
溜险时依壁,源高半隔云。
入池惊练尽,触石听雷分。
接胜多幽侣,筇声破藓纹。

直觉东归似故乡,每逢佳节就君觞。客中文宴如羊曼,吴下名园数辟疆。

芳草画凝歌扇宴,落花春散舞衣香。东山未许频游玩,早晚徵书发建章。

夜月离于毕,篙师可奈何。
帆穿风减半,并阔雨添多。
侧岸无牵路,中流有旋涡。
平生柂楼底,得在柳梢过。
行路一孤坟。
路成坟欲毁。
空疑年代积。
不知陵谷徙。
几逢秋叶黄。
骤见春流弥。
金蚕不可织。
玉树何时蕋。
陌上驱驰人。
笑歌自侈靡。
今日非明日。
所念谁怜此。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粤王台畔北,面面俯崚嶒。胜地怜今昔,雄图几废兴。

苍茫残碣在,寂寞野烟凝。不尽登临意,秋风感慨增。

赋西江月词。
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
洞中驼褐已嫌单。洞口犹须挥扇。
夕照千峰互见,晴空万象都还。
羡他渔艇系澄湾。欹枕玻璃一片。

西风江上赋归休,值雨那堪夜泊舟。官路暝烟迷驿舍,郡城寒火出更楼。

到家正及湖田熟,在客先惊馆树秋。还忆情人相别处,短亭孤棹共悠悠。

孤云逐南风,六月出辽海。登临旅情换,俯仰人事改。

江城寒雨别,捧手忽三载。兹来已行乐,逭暑赚清快。

楸枰困而学,笔舌文无害。何期畏简书,虚用涉涛濑。

五日遂分携,莫罄胸磊磈。苟活忍须臾,既往孰追悔。

两仪方汹汹,谁能理功罪。先生还野服,日与金石对。

贱子坠坑埳,将老倚市卖。何方觅二顷,解脱得自在。

寻诗撰邛杖,湖船听欸乃。

娟娟霜月夜寒侵,宿莽澄湖入望深。
自笑山中云卧客,一床林影类栖禽。

水云飘渺岫云微,滚滚洪流怒截矶。江势欺山吞不尽,万峰群伏一峰飞。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