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李济阻)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杓柄短长,锅儿大小,家丑无端花擘了。狼籍不小,惭惶不少。
藏主师兄,平跋则个。
壁上留题见好怀,旋将征袖拂尘埃。浪游不得逢知己,阻雨今朝独后来。
春秋踰致仕,南北粗知名。有客来相问,如何不治生。
白日忽中晦,阳春春陨霜。儿生未识父,姑老谁扶将?
呜呼养姑心,引誓独永亡。仰无一瓦庇,俯无立锥场。
宵机乱头绪,昼哭成徊徨。赋命谅使然,苦节良自伤。
身前一世短,身后百世长。慨彼《梅花》诗,永媲《黄鹄》章。
风雨妒芳华,稂莠深嘉谷。天地岂不仁,盛德禀命独。
明廷萃群英,四门延穆穆。既卜渭水钓,又起傅岩筑。
声华何岌嶪,众辐辏一毂。銮坡俨清韵,硕人歌在轴。
愿言往从之,星驾命宜夙。岂知彼玄鸟,戢翼辞云屋。
幸无素丝悲,庶免穷途哭。
我闻仙翁山,秀色媚岗岭。昔人已仙去,飞步凌绝顶。
世缘磨不尽,一念堕尘境。先生岂其人,骨相倍清整。
神钟金茎秀,气与霜月冷。词源倒三峡,笔力扛九鼎。
书林知几年,文字浩千顷。谈经动旒纩,屡被前席请。
当随凤阁班,径步花砖影。胡为罢劝讲,禁幄出扬秉。
一麾眇淮甸,素发欲随领。先生谪仙人,寿与龟鹤等。
富贵要长年,功名看晚景。未须叹淹回,住世日月永。
闰秦吕政吞六国,虎视咸阳威赫赫。百尺瓜坑书燄红,黔首欲愚愚不得。
长城之役骊山徒,逋逃首鼠何地无。携家竟入武陵去,一区山水如蓬壶。
就中寒暑无正朔,剩种桃花记开落。炎风吹散鲍鱼腥,马后之牛相继作。
家人父子何优游,男耕女织无离忧。空闻太古葛天民,只隔潺湲一水流。
渔郎忽作花间梦,一日千年綵霞洞。清樽美酒醉复醒,扶老携童走相送。
扶桑光射明朝阳,瑶草露重涵幽香。起来恍惚梦始觉,归舟一棹春溪长。
时惊俗骇追踪迹,翠老红飘烟羃羃。仙耶凡耶总莫知,万古高山倚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