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词。这首词采用神话传说故事作题材,描写刘、阮和仙女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别后对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曾宴,点明往事。桃源深洞,“舞凤”,即凤舞,为叶韵,乃倒用,言伊人如凤之舞。词中写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故事,省去全部细节,只将初会和离别时最深的印象加以形象化的概括,高度精炼。清歌凤舞,风光何等旖旎!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长记”二字是关键,记忆中的情景是那么的美好,可这一切已如梦幻,永无再现之期。小词没有多少篇幅,不容铺叙,要求写得很精粹,所以“长记”以下几句对整个宴别的过程便撷取了送别这一高潮时的场面来写。“长记”二字,上接“曾宴”二字,“和泪出门相送”写送别之悲痛,这是实写,下面旋又转入虚写。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如梦!如梦!”诗有诗眼,词亦有词眼,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之倡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残月乃夜阑之景,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伤心人别有怀抱,才会有凄凉的感觉,更显萧瑟的气氛,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词人描绘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时的情景,此为虚写梦中之景的美好,成为感情之流回旋奔涌而下之处,回忆如梦,因而显得特别含蕴丰富;梦醒时分,侧重于对眼前情景的刻画,眼前的半轮残月和簌簌坠落的花瓣,如烟一样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蒙孤寂的气氛,在这凄清的夜里,对她的思念绵绵不断,如此深沉。虚实两端互相补充,形成“以闲淡之景,寓浓丽之情”的特色,更显意味深长。
山神呵护宝云遮,俨若腾空两镆铘。光彩飞名镇千古,望中肝胆落奸邪。
山大水声小,水与山不敌。谁知砉砉响,能静岩岩魄。
岱宗石不裂,裂即万寻壁。山泉云际青,飞下勇无择。
涧水奔赴会,供此双龙吸。嵯峨萧瑟间,声光百寒碧。
仰视苍苍天,坼入巉巉石。倾崖宿苍阴,倒影地不及。
不辨峡西东,但随溪转侧。到此顿忘归,今古空明积。
昔贤此考槃,觞咏谭王伯。至今濯缨亭,气与岱宗赫。
山禽不敢啼,草树若屏息。悄然万虑澄,何独红尘隔。
买得长安市上春,玉壶清水贮金鳞。却看尘土疑无地,未掣波涛亦有神。
眼底功名聊比幻,杖头风月且教贫。西堂灯火元宵夜,又向东风作旅人。
酒边孤绪。游情倦、閒云自恋江树。槎风欣送故人来,香汎梅根雨。
叹冉冉、流光迅羽。残灰愁忆昆池古。好寄似南枝,岭上早春回,莫负玉娥幽素。
回首秋鬓惊尘,觚棱北望,黯然肠断愁赋。白头不拟此重逢,喜入镫唇语。
看驿柳、烟丝飐缕。吴篷先载閒鸥去。剩梦君、沧江上,霓节干云,使星明处。
历下山川秀,高亭古制存。朱阑环碧沼,绮席拥金樽。
李杜来宾客,机云列弟昆。清言鸣佩玉,雅奏杂篪埙。
自昔称名胜,于今数大藩。云烟通海岛,峰岭接天门。
正是霜空肃,那堪叶落繁。高城连粉堞,周道驻华轩。
良会今如此,高情可更论。芝兰争奕煜,鸿雁各飞翻。
天上归宁后,还来叙作欢。
七宝庵中,三清门里,全真堂建相当。东西廊舍,堪可做云房。
凿石名为丹井,水甘美、有若琼浆。玄玄处,修真环堵,幽雅不寻常。
云朋并霞友,微中讲论,妙里斟量。处身心清静,便是仙方。
调息如同龟息,命灯内、性月圆光。斋场上,文山道友,唱此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