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初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碧草桃源路断,紫芝商岭云深。高树月明啼鴂,一声一度伤心。
祥麟不游鲁,威凤曾鸣岐。被褐怀其宝,我贵希所知。
畴昔有作者,柴桑俨前师。薄仕见微志,贞遁亦勿疑。
种秫非可待,采菊以当饥。宁因五斗故,束带见小儿。
斯人今则鲜,千秋归来辞。莆中古介士,忤俗而见几。
天曹岂不荣,所思木兰陂。鸒斯飞蒿下,岂为鲲鹏嗤。
云庄奉遗矩,天韬解吾羁。荷杖白云巘,鼓枻沧洲湄。
安身同尺蠖,食气珍灵龟。委顺期自然,妙善夫奚为。
幽亭岿然在,终古存遐思。
夜永迷灵逐恨飘,漆灯闪烁隔溪桥。荒涂露下千虫歇,绝壑风生万木号。
水脉独来愁不渡,山阿谁在语相邀。由来地下悲秋况,还与人间共寂寥。
青林悲夕风,惨惨当北户。起视河汉高,明星粲垂素。
旅游抚行辙,复独伤迟暮。白露零中宵,柔条浩盈注。
百草寒不芳,莎鸡振其羽。悠悠思华年,悄悄积中愫。
佳人碧云表,渺漠乖良晤。晏岁来无期,徘徊企中路。
仲春天气佳,万象欣改色。我行六峰外,遥见江郎石。
二仪辟混沌,牵牛委晶魄。鼎列台辅姿,玉蕴圭璋德。
三神浮瀛海,喷薄东一极。钜鳌因戴之,仙宫晃金碧。
斯连厚坤轴,乃弃姑篾域。直上青莲花,或陨樵舍侧。
安知非异境,自与三神敌。于时揽深秀,云雾忽巾幂。
微风稍飘飖,空翠疑乱滴。杂英敷阳艳,嘉木生午寂。
交交黄鸟音,好在千丈壁。二年思晤对,百里今咫尺。
烟波动落照,道路阴已夕。尚恋女娲功,踌躇望西北。
庄家不识构阑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幺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五】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我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三】今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幺拨。
【二】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向甚布绢纱罗。
【一】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懆,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喻情
我当初不合鬼擘口和你言盟誓,惹得你鬼病厌厌挂体。鬼相扑不曾使甚养家钱,鬼厮赴刁蹬的心灰。若是携得歌妓家中去,便是袖得春风马上归。司狱司蹬弩劳神力,望梅止喝,画饼充饥。
【哨遍】铁球儿漾在江心内,实指望团圆到底。失群孤雁往南飞,比目鱼永不分离。王屠倒脏牵肠肚,毛宝心毒不放龟。老母狗跳墙做得个抰势,把我做扑灯蛾相戏,掠水燕双飞。
【五煞】腊月里桑采甚的,肚脐里爆豆实心儿退。木猫儿守窟瞧他甚,泥狗儿看家守甚黑。天长观里看水庵相识,济元庙里口愿把我抛持。
【四】唐三藏立暮铭空费了碑,闲槽枋里躲酒无巴避。悲田院里下象无钱递,左右司蒸糕省做媒。蓼儿洼里太庙干不济,郑元和在曲江边担土,闲话儿把咱支持。
【三】泥捏的山不信是石,相扑汉卖药干陪了擂。镜台前照面你是你,警巡院倒了墙贼见贼。大虫窝里蒿草无人刈,看山瞎汉,不辨高低。
【二】小蛮婆看染红担是非,张果老切鲙先施鲤。布博士踏鬼随机而变,囊大姐传神反了面皮。沙三烧肉牛心儿炙,没梁的水桶,挂口休提。
【一】秦始皇鞋无道履,绵带子拴腿无绳系。开花仙藏扌厭过瞒得你,街道司衙门唬得过谁。尉迟恭捣米胡支对,蜂窝儿呵欠,口口是虚脾。
【尾】楮树下梯要摘梨,葬瓶中灰骨是个不自由的鬼,谷地里瓜儿单单的记着你。
乘黑辞店门,落月犹在屋。冒寒度冰河,夹岸起群鹜。
微霜洒冻面,侧望半枯渎。菱藕萧条空,渚洲窈窕复。
双输曳麦垄,历块何碌碌。下有豚耳蔬,时误拂马腹。
是皆瘒瘃妇,拮据备冬蓄。民生职在勤,物理报亦速。
高城忽在迩,灰壒眯两目。解鞍息前林,草率具汤沐。
凝云沈断堞,孤塔耸平陆。古道一徘徊,残碑半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