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象宏阔:唐代边塞诗多有从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的特色,本诗也不例外。比如像“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等句,都写得气势磅礴。
2、对仗精美:本诗虽是七言歌行体,但其中有不少的句子运用律句的特色,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对仗也工整巧妙。如:“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等等,都使诗句显得有堂堂之阵、正正之师般的整饬气象。
3、铁血柔情:此诗主旋律是雄壮慷慨的,但并非一味地心如铁石,毫无亲情、爱情可言。本诗从“杨叶楼中不寄书”(杨叶楼,应指征人妻子所居之楼)开始,转入柔情款款、音韵轻柔舒缓的另一个乐章,词语也清丽起来,像“杨叶楼”、“莲花剑”、“海外明月”、“天边落花”等,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渴望已久的家乡,想起那楼头窗前终日翘首凝望的红颜佳人。
4、基调昂扬:此诗作为盛唐的边塞诗,透出一股立功立业的高昂之气,虽然战事艰苦凶险――“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虽然思乡思亲情切――“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但是众将士抱着“匈奴未灭不言家”的决心和斗志,不把敌虏首脑打得投降(单于系颈)不罢休,这句“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说得相当豪迈,和李白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是一致的,都反映了盛唐当年那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
这首诗用典较多,害得江湖夜雨搬来辞源,找了半天,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首诗的传播。注意该诗中好多典故并非实指,比如“燕然石”、“稽洛川”等,并非是唐朝当时作战的地方,这里只是借用汉代典故而已。这些典故,对于唐代的读书人来说,是大家熟知的事情,并非生僻之词,只是流传到我们今天,就并非人人都一目了然了。
兰芳九畹是同流,薜荔江蓠格未优。不为岩花作佳传,灵均空说楚江秋。
西北有浮云,白白澹将坠。安知东南望,有海乃无地。
海气秋昏昏,天星为易次。仰天海浩叹,空陨诗人涕。
见几者何人?相率思去位。萧晨读公诗,浩然见归思。
归去岂不佳,中外正多事。念天生才心,济世乃为贵。
百折苟不回,终必申吾志。远人况相格,何用恤浮议。
行收已失权,更截旁溢利。顾此凋?民,徐为苏元气。
三州士与女,歌颂方无既。时危仗豪隽,重任在疆寄。
岂曰位不高,持节已为使。秋风思鲈脍,彼特王门吏。
乱萌虽已兆,何忍吾君弃!苏轼终爱君,斯意谨当志。
河山况如故,力在收破碎。九州不可知,犹冀一方治。
内乱吾不与,外患吾不避;用敢告司阶,斯语合经义。
勿信鹧鸪言,声声唱归去。老圃有秋容,且对黄花醉。
云液珊珊落夜槽,郁金香动更葡萄。樽前南海心同远,脚底云龙步欲高。
古今醉眼还醒眼,贤圣清醪定浊醪。会得南山真意在,胸中何病不如陶。
觅个龟毛抵死难,直教击碎钓鱼竿。世人不用生分别,信手拈来总一般。
从来城守坚,贼恨必大至。万死与城存,而城竟亡矣。
吁嗟我江城,高牙夙严卫。如何两渠间,骨发委填积。
传闻方绝食,官民相泣誓。枥马夜悲鸣,青烟起寒吹。
烹炰雀鼠尽,敝革煮相遗。皮骨惨留骴,析炊供喂饲。
樵苏日月断,井汲又枯燧。咄哉背城师,朝食忽欢缒。
冲锋努死力,群丑辄奔避。如何师徒出,望援空裂眦。
平时拥牙纛,谁欤彼疆帅。危亡众所属,望望全军逝。
朝廷高爵级,专阃所付寄。岂惟弗趋救,直忍自抛弃。
十年用兵来,师律孰先敝。人思参肉餐,我欲寮尸肆。
雁啼月落扬子城,东风送潮江有声。乾坤汹汹欲浮动,窗户凛凛阴寒生。
昆阳百万力一蹴,齐呼合噪接短兵。铁骑突起触不周,金山无根小孤倾。
起来看雨天星稀,疑有万壑霜松鸣。又如暴雷郁未发,喑呜水底号鲲鲸。
祇应灵均与子胥,沈恨郁怒犹难平。更有万古战死骨,衔冤饮泣秋涛惊。
虚庭徙倚夜向晨,重门击柝无人行。三年江边不见江,听此感激尤伤情。
须臾上江帆欲举,舟子喧豗闹挝鼓。江声渐小听鸡声,惨淡芙蓉落疏雨。
周风曾戒女怀春,何事朱颜漫作颦。袿襘但坚深闺守,翠珠奚羹画堂新。
路人共讶标梅实,吉士行歌乐缟巾。桃自红兮柳自绿,寒窗添线刺绫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