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直行

秋霜蔽野冥鸿飞,琅玕不实朱凤饥。浮云北来魏阙迥,忧国流涕荒江垂。

忆昔中朝树风烈,闽海峥嵘起魁杰。三贤接迹冠惠文,四海直声闻补阙。

高要俶傥神骨奇,辞气侃侃无龌咿。抗言剀切论灾异,天子动色为嗟咨。

晋江通经意淳厚,击断群蒙勤纳牖。排天一上张纲书,勋戚闻风皆敛手。

临桂执节何觥觥,雅歌骏肃韶钧鸣。每当慷慨引大体,能以委曲通精诚。

天门荡荡不可测,左龙右虎环紫极。优容屡荷皇天鉴,献纳终惭侍臣职。

殿前清要难久居,先后归间谢朝籍。拂衣去矣来何时,瞻望皇居意凄恻。

呜呼黯鲍不易得,台端列柏无颜色。八闽之山窈然深,岭南瘴雨横层阴。

苍梧日落黯万里,漓江水碧寒沈沈。使人忆此生愁心,海边烟尘暗乡县,黔首流离困徵缮。

昨闻河洛又苦旱,况复西陲尚酣战。至尊侧席谁分忧,经济实赖群臣谋。

虞翻去国岂终老,机生被放行见收。时危志节徒激厉,叹我欲济无方舟。

还朝建策望公等,焉得云卧甘林丘。

(1821—1848)清湖南湘阴人,字梅生,一字孟龙。李星沅子。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编修。七岁能诗,及长,博通经史,工诗文,汤鹏、梅曾亮等人皆引为小友。有《小芋香山馆集》。
  猜你喜欢
渺渺烟霄风露冷,夜未艾、凉蟾似水。海山外、五云散彩,三峰凝翠。一鹤横空何缥渺,见殿阁、笙歌拥罗绮。笑劳生,空如尺晏鸟,恋槿花篱。
于中青鸾唱美。丹鹤舞奇。有粉娥琼女,齐捧芳卮。天真皇人陈玳席,宴太姥、思之暗生悲。念如今,红尘满面,温洒晚风泪。

连年瘴海鬓成丝,多荷君恩特放归。邂逅故人相问讯,为言蘧瑗久知非。

炎蒸和气淳,化水亦无浑。出峡飞轻雪,湍山润厚坤。

蛰蛟从此出,浮鹭亦斯奔。旋转如深井,轰流泻巨盆。

连云龙气跃,振木虎情蹲。浩荡瀰千树,鸿濛印万村。

影摇咸浪合,光射集云屯。尾尾穿波鲤,扬扬透雾鲲。

透迤洪海口,委曲大龙门。瀚漫无知己,汪洋实的存。

沛然清宇宙,廓尔岂晨昏。汨汨凉隆暑,人间潦水尊。

独往吾何有,狂痴世所怜。一身书蠹后,万事酒杯前。

礼乐从先进,交游附少年。昨来益自喜,信口野狐禅。

御风仙佩影沈沈,草满荒台翳夕阴。千里沧波天外合,七闽秋色雁边深。

寒花委露沾歌席,残叶飘风堕客簪。但得玉壶频有酒,此身长健且登临。

风度颙颙白首郎,清朝趋奏久含香。东南德望龙津阔,甲乙科名雁序长。

使节不辞骊驾远,卿家重见戟门光。愿公早入承明去,一试囊中活国方。

古寺萧然近翠微,寻幽日暮叩禅扉。闲云似欲分僧坐,夕露无端蘸客衣。

四壁琉璃融慧性,一函贝叶发清机。适从会得空中意,悔逐红尘事事非。

碧树残鹃啼未歇。昨夜春归,不与行人别。留得绿杨枝上月。晓风吹作晴天雪。龟甲屏低红叠叠。火暖萸烟。罗荐鸳鸯热。一插宝簪云妥贴。下阶先拣花枝折。

杨君躯干长九尺,力挽长弓过三石。樱桃园里旧名家,杨柳坡前新列戟。

往从开府大将军,北定燕蓟收奇勋。铁衣夜度居庸雪,虎旗昼掩卢沟云。

归来殿前拜天子,宝带金符耀秋水。宠承恩命五色诰,分控边庭九千里。

今年我从南京来,幕府忽逢心眼开。清筵雅咏狎文士,号令仓卒生风雷。

昨朝视我图一握,云是杨绳之所作。江堤窈窕出翠室,亭榭参差带丘壑。

中有骑者从一童,锦衣挟弹行春风。向非自寓行乐意,安得景趣超然同。

君今拓边方报国,却望江乡归未得。黄鹂啼处绿阴多,时展画图看春色。

我歌此曲声呜呜,愿君逐虏成长驱。欲知此去功多少,栽遍沙场柳万株。

孤鸿散江屿。
连翩遵渚飞。
含嘶衡桂浦。
驰顾河朔畿。
攒攒劲秋木。
昭昭净冬晖。
窗前涤欢河。
帐里缝舞衣。
芳岁犹自可。
日夜望君归。

梧井落花秋寂寂,竹窗摇月夜沈沈。孤鸾舞处回肠断,远雁来时别恨深。

几瓯麦饭几盂茶,奠向荒郊泪转加。为告诸姑兼伯叔,也应怜我是无家。

倚银屏数梦,袅万种春愁如发。三峰夜游,青天通箭筈。

嘉平仙腊。谁织扶桑瓮,投壶玉女,亸烟鬟月押。东南孔雀楼西北。

云外惊鸿,阑前斗鸭,长亭柳稊都茁。恨春风婀娜,不到天末。

青霓谁达,闷琼宫瑶闼。珠箔飘灯夜,双泪蜡。当时照见灵札。

恁素书沈鲤,玉床眠獭。海霞热,小桃丹靥。总误了春人十载,望春眉睫。

红心草绿灰飞蝶。向玉京,魂抱离忧诉,碧翁醉煞。

灵苗与毒草,辨别几微间。可怜采药人,荷锄入名山。

众中野狐禅,说法亦点顽。白日真飞升,何须论九还。

群生无主宰,天实假神奸。我独念王子,仙骨非等閒。

速化尔何心,辛苦方跻攀。既茹不可吐,哽喉难驻颜。

九重依夜管,四壁惨无辉。招摇顾西落,乌鹊向东飞。

流萤渐收火,络纬欲催机。尔时思锦字,持制行人衣。

所望丹心达,嘉客傥能归。

烟雨多情为洗尘,征途落落且乌巾。忘机久失江鸥侣,喜见寒鸦不避人。

水拍荒篱外,山攒落照边。
鸦鸦乘犊去,鸭鸭伴鸥眠。
思淡秋云薄,情高陇月圆。
武陵和避世,初不为求仙。

我爱通羊好,环回云水间。重峦与叠嶂,真是翠屏山。

吴柳初黄越树丹,照人秋色送征鞍。云随亲舍回扬子,山引邮城入候官。

万石盐饶输海赋,两潮鱼上助盘餐。武夷我有南游约,欲借扶摇驾羽翰。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