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固然可恶,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暗讽曹汉集团的当政者竟不及成王。
结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诗的精彩之处:“竟”,终也。“悲且长”,意思是悲而情长,表示有倾诉不尽之意。本来,这四句是乐府歌辞中的套语,特别是“今日乐相乐”一句,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也有此句。无巧不成书,诗人在写作此诗结篇时,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貌似轻松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咏史政治诗一下子明显地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该诗的前四句,“难”、“患”、“刊”押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押韵,声调和谐,韵节响亮,从此诗中,曹植对于五言诗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
长卿游倦,恰年时、画里都是愁中。湖上大堤堤上路,天涯见说能通。
流水三生,淩波一霎,娇眄隔香红。垂杨踠地,那时亭北阑东。
谁念芳字题残,红牙拍遍,换羽更移宫。目送横塘天样阔,香雾何事惺忪。
一叶颦秋,万花妆晚,肠断到东风。鸳鸯在否,梦云犹带疏钟。
刘君早年善山水,得意往往图樵渔。西昌城西一相见,忽然赠我双画图。
图中似是清江曲,春雨苍茫汀树绿。烟中髣髴辨飞帆,水际依微见茅屋。
渔郎系船江石上,一夜矶头水新长。孤村日暮烟火微,渡口归人暝犹往。
碧嶂层峦翠转奇,岚光秀色含朝晖。风林落叶洒青壁,云壑流泉生翠微。
我昔结庐此山里,每爱秋岚净如洗。经年奔走厌风尘,偶看新图心独喜。
凭君添我小纶巾,明当归扫山中云。他日君来一相访,松根为子开柴门。
谁识风流两鬓霜,梦境无夜不山塘。暮禽原有相思树,老骥由来不服箱。
响屐廊前红粉队,牡丹亭下百花王。名园此日春光遍,文杏争辉碎锦坊。
更谁识、天涯芳树。处处青痕,都无情绪。
绿遍江南,故人偏怅碧波阻。玉箫瘦损,试吹出、相思句。
还趁好风来,隐隐答、佩声琴谱。
凝伫。记红镫苔馆,曾共几回听雨。瑶华梦远,况惆怅、相逢无据。
便有梦、烟水都迷,将一箭、春韶轻去。问此际、联床清话,宿酲醒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