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大中

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

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盘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家人不用远来迎。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

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
明皇幸蜀杨妃死,纵有嫔嫱不喜看。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千古是非输蝶梦,
一轮风雨属渔舟。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比来身世只如浮。

欲雨山云四面垂,空庭蚁战久相持。只应薄伐檀萝国,正是槐安献捷时。

春色困人浑似酒,花枝照眼恰如人。东君若解怜愁客,莫使花飞减却春。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
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
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一曲骊歌发。正秋宵、露寒金井,星疏瑶阙。江上青枫应有约,夜半落潮如雪。

留不住、古人明月。自是五湖烟水好,笑东华、尘土埋黄发。

行路怕,太行末。

唾壶如意应敲折。古今来、英雄儿女,都为情物。孤愤信陵游戏事,毕竟千人之杰。

看转眼、烟云变灭。万事不如归计稳,听杜鹃、枝上三更血。

宁卖菜,更求益。

两年不厌草堂低,颇爱晨昏出入齐。长日经过无主客,祗今相见有东西。

浊醪尚可墙头过,归院那愁柳下迷。厩马似知人意思,临岐回首再三嘶。

蜀公爱山水,无不到牛心。
岁久无从问,诗亡不可寻。
云堂环碧嶂,溪路擘青岑。
从僻须回杖,穷探不厌深。
院落深沉燕子归,应时纳祜试春衣。
海棠过雨精神索,杨柳无风力气微。

绾烟曳日度江皋,散逐晴风下复高。柳外牵情邀翰墨,花边萦恨怨离骚。

千寻谩忆纫兰佩,万缕空怀织锦袍。收得春回桃浪暖,谩言曾许钓鲸鳌。

雨过晚峰青,无人门自扃。溪光浮竹几,岚影落松屏。

云满煎茶灶,春生贳酒瓶。酣歌天地里,醉卧秋风亭。

寺枕青山石径斜,钟声催月上梅花。老僧晓起浑无事,手掬新泉试早茶。

丽晴蛱蝶粉衣匀,疏竹閒花一径新。淡客不来帘毕静,午窗诗梦暖于春。

自从胡乱后,更不少盐酱。
开口便见但,岂在语言上。
西风萧萧木叶稀,秋深作客何时归。
城头月出照击柝,江上露白催捣衣。
雁鸿附书远莫致,鸟鹊绕树还惊飞。
三更不眠欲起舞,跃马卧龙谁是非。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