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古求亡子,寓意一何疏。除道声出师,老将定胡卢。
满座语更发,谁是囊中珠。平生不少贷,鲜不相谓迂。
定分固有来,跛鳖参乘驹。执别才几日,眷眷瞻云衢。
破碎物役尔,此理君何如。危步上杰观,畴昔相携扶。
成兹尘外趋,感慨反不舒。收我漏尽景,课君种树书。
开山一百里,玉粒随香菹。闭口不复语,早晚同归与。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岁除三十日,收得武昌书。一纸方远寄,数篇来起予。
潇湘流水阔,巫峡暮云疏。不得相从去,春风正月初。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