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已见受秦封,君子还惊化鹤容。独抱冰心邀瑞叶,溪头三笑一相逢。
击残涂毒抖衣尘,便挂轻帆破浅春。后夜冷泉池上看,白云明月是閒身。
草泽孤臣久没湮,礼宜追祀报忠纯。幽光总藉乡评显,亮节唯因当道伸。
泉壤未消诛贼恨,英灵已获杀身仁。千秋享祭黉庭内,恭肃明禋赋采蘋。
岷峨江水清有深,黄金那识行人心。岷峨之水清且浅,黄金偏著行人眼。
为问黄金何处来,客谈往事真荒哉!献贼当年荡蜀土,生民甲第成飞灰。
一朝束装贼东走,连樯直下岷江口。岷江杨展豪勇者,痛愤呼天忍束手。
义旗一举群飞扬,弓刀直掩日月光。一时天地为震怒,横江截杀势莫当。
旌旗遍野风飕飕,嘉州三日江不流。烟云黯淡日无色,山川撼动蛟龙愁。
孽贼此时无一可,突怒鼻端欲出火。狂呼一炬燎群艘,黄金百万归洪涛。
贼众奔忙还锦水,王师歼尽獍与枭。妖氛靖后七十载,可怜犹见民脂膏。
江流滔滔走如驶,黄金曜日清见底。贪夫从此智力穷,无冬无夏驱人工。
摸金半入江鱼腹,十无一得空贪欲。冯夷冷眼笑人忙,孽贼猖狂有馀毒。
不贪为宝古所云,世人攘取徒纷纷。窃国窃钩分大小,斩刈沦溺同亡身。
我闻客言三太息,可备野史传其真。君不见古来让以天下惟恐浼,世间尚有洗耳沉渊人。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