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春风满城开笑颜,使君明当出游山。东州山川北佳丽,凌云耀日季孟间。
紫丝步障元不要,飞槛层栏一凭眺。岁丰民乐征调宽,挟四老仙共舒啸。
使君吟肩李杜齐,落笔便觉三山低。招来倦客同赓载,韵险令我窘见挤。
烟霞风月无疆界,不忧寒具油侵坏。寄谢摩诘休苦心,使君诗是有声画。
庐陵汉名县,黉舍当城南。粤从宋庆历,杰构何潭潭。
穹碑泐学记,欧子亲题衔。所以富才彦,挺然皆梓杉。
游歌我昔忝,遗经事穷探。英俊非不多,畏敬踰四三。
子谟与德让,奋起师易庵。晨夕久薰炙,化雨深濡涵。
王门职辅导,胄监峨弁簪。引之绝温润,钦止精研覃。
之宜暨仲举,问学青于蓝。惜未及贵寿,早终四子咸。
笃实若陈李,磊落俱奇男。雄藩佐邦伯,经筵进封函。
就中最杰特,子钦文不凡。壁经世授受,道腴恣沉酣。
聱牙古盘诰,同异互订参。他人悉窘步,君独行眈眈。
翰林俊声著,粉署刑名谙。冰檗岂论苦,澹泊夙能甘。
擿奸若风厉,谳狱同春含。譬之龙泉剑,光焰不可缄。
契阔五六载,相思隔烟岚。追怀旧游地,几度联归骖。
兹焉幸一会,壮志仍岩岩。胸襟豁湖海,论议森戈锬。
藩臬诸钜公,招邀列罂墰。肥牲刺羊豕,佳味罗蛤蚶。
鲙鲜旋烹鲫,醢美细脔䳺。玉棋圆叠蔗,金丸满堆柑。
蔬茹剪霜韭,竹萌掘冬䈄。酒渴漱茗饮,齿寒嚼菹蘫。
叨陪接几席,答问吐乡谈。清言霏玉雪,倾听我所贪。
亹亹续弗绝,有如吐丝蚕。握手万里外,绸缪乐且湛。
胡为又分袂,行李僮仆担。于时一阳复,两鬓风毵毵。
东坡昔跋涉,渡海再迁儋。未久即见召,还朝貌逾傪。
寂寥数百载,继武惟子堪。岁寒见松柏,大厦待楩楠。
赋诗写缱绻,空言只增惭。情深觉词赘,此意谅余监。
日上东华暖雾开,御河金水碧于苔。内廷擎出青凉伞,知是黄门进膳来。
良人在何许,言钓河之湄。望涯不可渡,浩渺令心悲。
持竿出门去,枯杨未生稊。飞絮今如雪,寂寞愆归期。
郎作钓鱼竿,妾作钓鱼丝。不逐悲风断,长得相提携。
郎作钓鱼丝,妾作钓鱼钩,不随流水没,长得相沈浮。
沈浮两不见,歌残泪如霰。
焚尔谷,毁尔屋。杀人如麻不敢哭,忍泪含饥草间伏。
尔勿伏,贼人索尔剜尔目。尔勿走,贼人追尔刖尔足。
尔有丁男尔御侮,十人可什五人伍。沿山树栅路置弩。
守则鸣钲战则鼓。官兵十万动地来,犄之角之惟汝才。
入贼阵取贼将首,驰归报捷旗门开。大府论功上封事,驻马田间问名字,千夫百夫尔长之。
昨日村农今武吏,长揖县官投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