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白,僧唐代人,生卒年不详,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子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三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成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五岭东来势忽止,阴那山自云中起。山在云中不可见,得云山乃留真面。
我生爱山尤爱云,策马寻山看云变。阴那之奇无不有,擎空突兀拿云手。
大云放作天下雨,小云留赠山中友。登山不学昌黎哭,游山岂作开云祝?
高秋十日云沉沉,山灵知客嫌秋阴。狞云忽散秋宇净,古柏荣枯护禅定。
倚天五叶开青莲,奇峰顿落琳宫前。上有飞仙来往之天桥,下有茶香万斛之流泉。
山中寺古逾千年,开山何人潘了拳。金光明现身丈六,昔曾入梦来清源。
吁嗟乎!占山须占天下奇,作佛须作云雨师。万里中原腾旱气,愿驱群云出山去。
留云不遣遣云阴,山与祖师俱惭愧。
细雨斜风弥月,剩水残山几分。醉卧白头浪里,茫茫烟草黄昏。
闽岭风高候雁分,寒生水郭夕阳曛。数株衰柳散疏影,无限离情逐去云。
先生本是濂溪裔,奕叶蜚声谁可俪。早年劝驾入成均,玉雪精神真伟器。
司刑三载迈群英,远携政绩觐神京。万里风云生骥足,一方黎庶拥行旌。
把手邮亭情未巳,山城斜月沈江水。骊驹歌罢酒杯空,笑指前山暮烟紫。
江上梅花扑面清,江村烟树雪初晴。行看高步云霄上,伫听徵书出帝城。
东风晴雪,正芸窗乍暖,春光初泄。风飐湘帘香暗递,庭畔新开连理。
不斗群芳,铅华慵染,惟与芝相契。悠然韵质,名姿金谷难比。
堪羡两两同行,娟娟并蒂,似效双鸾戏。日暖檀心香愈美,碧叶露灵添翠。
遥忆当年,江皋佩结,不减风流味。含情窗底,深闺可念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