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挺灵岛,宛自罗浮移。天回紫烟阁,洞启朱移扉。
山以浮邱名,井记葛洪遗。仙迹久芜没,胜事逢今兹。
结伴访丹壑,探幽凌翠微。春光属骀荡,草树郁芳菲。
游览历瑶圃,命酌临华池。鱼鸟性自得,泉石色争飞。
耳目非人境,云霞生客衣。缅邈神霄上,如聆笙鹤归。
共欣濠濮赏,载咏游仙辞。久谢攀笼累,将从汗漫期。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斜日朱楼对捲帘。篴中人意柳纤纤。乱丝著地被愁黏。
花影蹋歌红步障,水香试酒白凉衫。一春费泪与江南。
偶向尊前学楚歌,天涯谁识故人多。郎官湖水清如镜,绝忆三更放棹过。
如何良夕,坐琼箫锦瑟,寂寂帘阴。蕙气梳烟香语细,画蛾扑上罗襟。
车子催灯,侍儿收扇,报说夜凉深。银河天际,起看斜月横参。
行复醉凭人肩,穿花潜远,鬟重不胜簪。六曲栏杆三面树,可容残梦重寻。
两处高楼,一般中酒,愁绝是孤衾。梧桐西院,问谁还打疏砧。
龄周甲箓跻强康,仁寿传来喜杖乡。掌故能通侪伏胜,年华正富轶冯唐。
荣封都护酬庸盛,品重瀛寰姓字香。更幸称觞元夜近,千家灯火烛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