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粉水流温香,玉女津西多纸坊。呼买尺半小学士,踏杆有声潭北庄。
桤阴笼井按砧石,松风萧萧漾苔碧。溪边解玉镜面平,过砑琅玕片如席。
胭脂涴手猩血渍,千棰彤霞冷金地。桃花粉养肉色红,腻理乌丝作涛字。
鸲眼墨气浮松烟,鹦鹉传呼青背笺。浅矾铜绿古彝鼎,绫纹布纹虫鸟全。
冉村玉冰纸骨薄,雪茧表光如厚钱。十色争誇谢家好,薛家小红尤可怜。
枇杷巷后百番绚,五凤楼中真艳羡。风流雅制今翻新,印作佳人捧团扇。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春楼梦,旧梦与谁谈。一曲琴心悲绿绮,连宵泪眼揾青衫。
怎不忆江南。
凤颈无光,湘弦微润,依然酿就重阳。问篱边黄菊,已试新霜。
昨夜生憎明月,今宵又、听雨凄凉。寒生也,催人刀尺,倦理流黄。
堪伤。声声点点,频断送愁中,病里时光。看芙蓉开遍,几日红香。
莫去登山临水,料俱是、落木枯杨。添凄苍,渔歌唱罢,鸿雁离行。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