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受风残又复无雨润累累发花虽不足观亦可聊我慰也

天风吹不尽,憔悴复舒英。似有催诗意,还多望酒情。

会当枯亦发,是乃困而亨。爱惜饶真赏,休将境遇评。

(?—1673)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文开,一字斯庵。明贡生,南明永历时,官太仆寺卿。后隐居台湾,与韩文琦等结诗社,所作诗称《福台新咏》。有《花木杂记》、《古今体诗》及文集。
  猜你喜欢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
桃花开尽,正溪南溪北,春风春雨。寒食清明都过了,愁杀一声杜宇。醉跨蹇驴,踏翻芳草,满满斟鹦鹉。游仙梦觉,不知身在何处。
因甚青鸟不来,一年春事,捻指都如许。人在白云流水外,多少莺啼燕语。遣兴成诗,烹茶解酒,日落蔷薇坞。玉龙嘶断,乱鸦惊起无数。

湖山秋尽作幽期,未觉浮舟菡萏衰。怯酒自怜多病后,强歌还忆少年时。

平芜半绿烟犹接,好菊微黄雨更宜。单父层台在何许,一樽怀古少陵诗。

忠显肩双庙,屏山箓二程。岭寒松节苦,坛暖杏花明。

君也孤传业,天乎独短生。子孙无一物,故纸付渠耕。

长髯短鬓近何如,湖北湖南定卜居。琴里潇湘中散曲,池边风雨石军书。

秋来双径谁看菊,月下清尊自摘蔬。旧日纶竽还好在,岂能终负楚江渔。

一部周官,学间渊源,山齐得来。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万里青云,相期阔步,底事向天门折翼回。君知否,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
时人休用惊猜。机会到功名节节催。看蒲质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须是梅开。万事何难,时来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

去去来来,来来去去何时了。堪失笑。利名缠倒。衣换知多少。

奉劝人人,早把元阳保。休虚耗。结成珍宝。得赴蓬莱岛。

良工鼠须笔,戢戢囊颍露。
抄诗节经史,汗牛车载路。
信知文中虎,一代人不数。
细声笑蚯蝇,妙趣忘鱼兔。
东野龙无云,胡为乎泥中。
蟠屈如睡虵,虚此云梦胸。
且骑款段马,野服随田翁。
相羊山泽间,直乐樵牧同。
开林斩猴杙,种花续春意。
他年处鸡窠,偃蹇增老气。
锦鲸卷不宜,貂狗续亦易。
老砚磨猪肝,翰墨作游戏。

归梦绕沧洲,胡为此滞留。雨收三伏暑,风送一帆秋。

汀树层层出,盐花拍拍浮。相思千里月,人在海边楼。

晴空澹虚碧,寥廓净氛埃。倏忽弥轮合,珠光漫昭回。

杳霭丹青迥,参差图画开。巃嵷屼层巘,缥缈叠楼台。

花葩驻华盖,鸾鹤翥蓬莱。虞廷和歌远,王母香车回。

舒捲苍梧野,荟蔚南山隈。翔凤衔五色,从龙泽九垓。

氤氲腾郁郁,宇宙何恢恢。杖藜无不可,古往同今来。

须臾纷变幻,蜉蝣万劫灰。太虚一片度,尧舜何有哉。

睇此无心物,我姑酌金罍。閒情寄遥汉,行歌独徘徊。

物外乾坤谁得到,壶中日月我曾游。
留今留古曾留得,一醉浮生万事休。

旃帷环绕木高撑,行馆真能着手成。短榻孤檠眠未稳,终宵卧听马蹄声。

金冈胜概多,灵鸟生非俗。名雒异凤凰,志不同鸿鹄。

烟花四望春,天地一声旭。徵音勿云杳,于兹端可续。

君门若无禄,陈编孰能读。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伤心勿复道,拂弦寄清曲。

先天本无言,有言即后天。
欲知先天易,须在无言前。

晓起石桥望,空怜物色新。鸟声先客梦,云气湿轻尘。

岁月同谁老,江山此日春。茫茫荒陇上,寒尽几归人。

雨霁佛屋明,苔迳深曲折。
树摇高露惊,草密暗泉咽。
前林忽清磬,烟灯远欲灭。
寄谢尘中人,与君从此别。
骑元气,游太空。
普厥施,收成功。
抉河汉,触华嵩。

沧浪东注水滔滔,雄郡何年启汉皋。秋兴亭孤衔岭月,春风楼迥瞰江涛。

烟波长使怀乡切,云雨空令入梦劳。此日纷纭看世态,忘机深忆丈人高。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