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粲》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三曹”之一曹植的一首赠人之作。作者通过该诗劝勉王粲不要思虑太多并流露出自己虽有心提携却无能为力的遗憾。该诗写得委婉深厚,十分感人。
该诗的头两句“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就点出游于邺城之西的原因:端坐愁思当然是苦闷的,所以要去找朋友们聊聊,使苦闷得以排遣。“揽衣”二字用得生动传神。
“树木”二句写景,“发春华”点明是春天的景色,“清池”句写水景。在这个山明水秀的幽静景致中,作者发现了“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作者用“孤鸳鸯”喻王粲。用“求匹俦”指寻求同辈间的友谊。不过从后两句诗的意思看,似乎还有潜台词。大约对方希望与曹植既是朝夕相处的好友,又愿在曹植的麾下做事。否则,“我愿池此鸟,惜哉无轻舟”两句就不好理解。曹植对王粲这样的人才和朋友当然是珍惜的,可是愿望终究代替不了现实,“无轻舟”就是比喻作者自己没有权势,无力重用王粲。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这四句是写作者不能“池此鸟”而依恋回顾、不忍离去,“悲风”从身边吹过,久立其地直到太阳落山。这与王粲诗有相似之意:“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只是该诗在表达眷念之情时显得更深厚些、更悲切些。
最后四句,作者宽慰王粲:“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遂使怀百忧。”劝勉对方不必多虑多忧,相信雨露会润泽万物的。这里以“重阴”喻曹操,暗示曹操会给他好处的。可谓用心良苦。有人认为:“多念”和“百忧”是指王粲整个诗歌创作中所表现的感情,例如遭乱伤时,目睹民生疾苦,发悲怆之词等等,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从全诗立意与创作背景来看,主要还是为王粲在《杂诗》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思想而发的。王诗的末四句是这样写的:“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末二句与前面“褰袵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呼应,这样,意思就够清楚了。
作者在这首诗中采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以“鸟”比喻对方,从“鸟”对人和人对“鸟”的态度和情意方面着笔,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诚意和自己力不从心的歉意。比兴寄托的手法虽然比较隐微曲折,然而读者一旦明白其中喻义,也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用意了。这首诗所描写的客体是“鸟”,这是含蓄的一面,但诗的主体(作者)却是明朗化的,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方面则是真诚坦率的,做到与朋友交心,不掺半点虚假成分。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流畅,具有文采。节奏舒缓,韵味悠长。
闭门十日雨,芳尘作泥淖。晚窗见晴霞,恍如梦初觉。
平生野放意,山水乃所乐。驾言出幽寻,风前放轻棹。
千峰沐新翠,仍着微云罩。红碧达勾萌,剸裁出天巧。
閒知物情适,静觉生意闹。一鸟啼芳阴,悠然识春貌。
俛仰成古今,人生多踸踔。要当了此理,外物非所挠。
醉中歌长歌,万事不足校。
平生心在恤痌瘝,一日辞荣出九关。袖却向来经济手,去循南浦看西山。
烛影摇红,暗垂珠泪如言语。无情本不起斯因,转使余频悟。
劝汝何须忧虑。已当日、终南遭遇。拂开眸目,剔正心神,东临琼路。
占真闲,水云游历成霞步。天涯海畔是前期,此处堪停住。
等候明明师父。阐玄纱、长生门户。彩霞光里,现出蓬莱,相随归去。
相逢夕阴街,独趋尚冠里。高门既如一,甲第复相似。
凭轼日欲昏,何处访公子。公子之所在,所在良易知。
青楼出上路,渐台临曲池。堂上抚流徽,雷樽朝夕施。
橘柚芬华实,朱火燎金枝。兄弟两三人,冠佩纷陆离。
朝从禁中出,车骑并驱驰。金鞍马脑勒,聚观路傍儿。
入门一顾望,凫鹄有雄雌。雄雌各数千,相鸣戏羽仪。
并在东西立,群次何离离。大妇刺方领,中妇抱婴儿。
小妇尚娇稚,端坐吹参差。丈夫无遽起,神凤且来仪。
山居时散步,所接多耕夫。或揖或不揖,颇忘尔与吾。
阴晴话愁喜,丰约道有无。电迅叹人寿,风波惊世途。
超然心不累,朝市何有乎。
玉水沈沈影,铜炉袅袅烟。为思丹凤髓,不爱老龙涎。
皂帽真闲客,黄衣小病仙。定知云屋下,绣被有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