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远望淮山隐隐约约可见其影,连绵千里的山峦承载着我千里的悲恨。淮水浩渺悠远,万里波涛寄托了我万里的愁思。
山长水远,挡住了行人向东眺望的视线。旧恨新愁,面对这晚春景象,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默默垂泪。
注释
淮山:指淮河两岸所见山峰。隐隐:不明显,不清晰。
淮水:指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悠悠:遥远。
烟波:雾气迷蒙的水坡
东望:词人被掳北上,所以向东眺望故乡
恨旧愁新:即旧恨新愁,指对金人统治者的恨,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愁。

赏析

  本首词中记录了女主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上片写被掳北去时告别故土的沉痛心情,下片写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整首词的抒情哀婉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词的上阙,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

  上阕四句,一山一水,两两相对,可以说是一副十分工整的对联,在词作中,它又是不很常见的隔句对。“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但此时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

  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胡楚《寄人》:“若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词的下阕写她被驱赶向西,而她的心却一直向东。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只能此刻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恨旧愁新”四字,一般用作“新愁旧恨”,语意显得平淡。而将“恨”、“愁”二字前置,不但使句尾协韵,加强了音韵美,且构成了两个节奏紧促、意思完整的短句,使人感到语新气逼。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晚春”既点出被掳的时间,也含有春光将逝无可奈何的情思。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义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金兴定末(公元1222年左右)金人南侵,被掠北去时,题于旅舍壁。

  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边良家女子。《续夷坚志》中曾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妇女之事。另有同名词《减字木兰花·淮上女》,表现了被掳女子的屈辱与悲愤交加的沉痛心情。

  猜你喜欢
閒飏粉丝荷苇外,数声惟欠叫秋阴。
虚堂隐几时悬看,增得沧州趣更深。
山云一夜雨,称放过阊船。
坑发宁遣圹,民贫不为钱。
范碑秋寺古,楚观暮江前。
寄谢东山老,灵砂并欲仙。
红紫趁春阑,独万簇琼英,尤未开罢。问谁共、绿幄宴群真,皓雪肌肤相亚。华堂路,小桥边,向晴阴一架。为香清、把作寒梅看,喜风来偏惹。
莫笑因缘,见景跨春空,荣称亭榭。助巧笑、晓妆如画,有花钿堪借。新醅泛、寒冰几点,拚今日、醉尤飞斝。翠罗帏中,卧蟾光碎,何须待还舍。

百年不可期,一壑当预卜。自怜木偶人,空羡王官谷。

白白红红两不真,重重叠叠是精神。谁言跂石眠云客,也见长杨五柞春。

仙李蝉嫣系绪长,彤岩谱牒自曹王。
滔滔江汉流波漫,濯濯芝兰奕叶芳。
陵井已偕儒术显,异岩尤擅史才良。
榆枌倍借钧重,阀阅高腾万丈光。
在昔五之皆瑞晋,祗今三薛共推唐。
何人说似公安诞,趺坐众来见未尝。
不是老聃钟瑞异,也应太白减精芒。
直从上界飘霞佩,来向尘寰艳织襄。
疑梦无因嗤卫玠,问炊不馅经元芳。
鲤庭早熟兰膏读,蟾窟浓分桂子香。
秘馆繙书推博洽,著庭细史极精详。
归来两郡驱红旆,还入修门荷紫囊。
议礼挽回周典制,代言直似汉文章。
一朝谁作兵端启,万里应劳使指将。
射雁子卿归亦幸,弃豚窦宪势方张。
披肝九陛狞群吠,回首三边已战场。
妙选何心荣宠利,扶颠有意为周防。
事难忍作抽身计,几密主明疾恶肠。
鸾凤得朋应渐集,鸱鸮铩羽可能翔。
鱼头熟念衣宽带,虎士欢趋气涌现汤。
诏下九天衔袖满,人知二府画谋臧。
古来所贵真儒用,天定何忧敌国强。
刑典已先明两观,和盟便许复侵疆。
论功自合专台席,谗口胡为弄巧簧。
三载峨峰听鹤唳,九年社祗龟藏。
疏疏竹色黄青琐,滟滟湖光映画廊。
晓案圣经研蕴奥,夜窗古史阅兴亡。
烟霞趣疑成痼,风雨清吟乐对床。
谁遣白驹歌逸豫,未应绿野久徜徉。
情知萧艾糅芳泽,手艺衡兰储糗粮。
拟辅皇舆休偾轴,莫令中道叹无航。
新衔宠自乾坤施,继廪恩疏雨露襄。
公论在人元不泯,精忠报国谅难忘。
慨思周道忧如捣,常恐幽风怨缺斨。
九世陵园无复理,百年玉帛不能偿。
鸾旂龙驭龙犹西浙,貂帽狐裘满大梁。
休怪穷猿能倔强,且防新羯重披猖。
梦疑谢驾游春墅,望渴商霖泽旱秧。
借问孤舟横野渡,谁为一柱屹明堂。
会看马道遮于叟,并遣筹帷出子房。
勤恤民心延命脉,精搜人物整朝纲。
国威久民宁终屈,事会时来岂有常。
决眦三阶明象纬,为渠一矢殒天狼。
日高宫线初添绣,雾翁门弧记设桑。
盛事满堂皆象服,荣观三寿簇霞觞。
拟将善颂祈周斗,空有遐思恋也墙。
期与八荒开寿域,也荣枯卉舞春阳。
诗书泽厚床堆笏,竹帛勋高绣织裳。
与国同休山若砺,锡公难老寿如冈。
丹成却结乔松侣,驾鹤三清乐未央。

曾上松湖看赤城,仙人道士远相迎。一樽元酒十年醉,此日经过始解酲。

北山高寺等浮屠,龙王高台望入胡。正苦衣鹑悽大漠,翻思毛雪洒平芜。

长河急水琉璃浊,片石安禅菡萏孤。欲问射雕何处是,沙场不见有樵夫。

千家屋瓦红,高下翠微中。猎户能番语,闺装尚粤风。

连环山不断,竹箭水何雄!始信和戎好,谣歌处处同。

杪秋行终南,箭括高刺天。黄河从天下,列宿相勾连。

何意紫极北,狼嘴张其躔。南开蚕丛山,北俯邙与廛。

广野阒无人,草生郁芊芊。尘飞苦无象,谷变会有然。

行哉殖元气,皇图寿万年。

朝看海云出,暮看海云归。而我亦海云,出入澹忘机。

晨出钓洲南,陂陀见云石。紫烟晴欲蒸,白雪寒更积。

乔林拥玄黛,流土杂坟赤。溶溶色流动,江水光荡射。

定有高世人,栖神荫寒碧。

临死不惧,临危不惊,何碍何妨。纵刀锯在前,鼎锅居后,当斯之际,观作寻常。天汉桥头,睢阳城上,两处成名一样香。精忠操,何堪与比,出冶坚钢。江山几见兴亡。□野草平原总战场。慨区区忍死,偷生恃宠,欺孤虐寡,敢并遗芳。庙食从今,纲常不弛,功烈何如郭汾阳。千秋下,论二公节义,天地难量。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危楼突兀贴苍山,卷幔三吴一望间。林鸟忽随霜叶下,江潮自背夕阳还。

有涯岁月含愁过,无用文章割爱删。凭眺可怜情作恶,蒲团深羡老僧闲。

魂归来兮山之阿,左田舍兮前大河。缅畴昔兮轻车过,揽佳城兮峰峨峨。

此间乐兮乐如何,谓异日兮罔择佗。言近戏兮乃非讹,入新宫兮以婆娑。

呜呼五歌兮歌且哦,惬其所欲兮佩环和。

古戍相从已许年,中间转徙废书传。似闻南栅溪边柳,准拟君来系酒船。

两山夹石湍风急,势吼春雷鬼神泣。
行人登舟不敢渡,疑有毒龙深处蛰。
嶮巇仿佛若霅川,又如三峡倾潺湲。
水窍恐是神禹凿,石骨未遇秦皇鞭。
飞流溅沫弄寒玉,赴壑奔滩势何速。
直须流入镜湖心,如遇平夷舟免覆。
垂杨覆阴沙岸高,将军唤渡多英豪。
中流击楫思祖逖。当清宇宙无辞劳。

要嘱园丁取折枝,红桃白李紫蔷薇。石函桥畔人烟晚,挑得春光一担归。

一声河满遏行云,恨逐飞花委路尘。莫道尊前无泪下,听歌不是旧时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