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词中记录了女主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上片写被掳北去时告别故土的沉痛心情,下片写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整首词的抒情哀婉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词的上阙,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
上阕四句,一山一水,两两相对,可以说是一副十分工整的对联,在词作中,它又是不很常见的隔句对。“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但此时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
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胡楚《寄人》:“若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词的下阕写她被驱赶向西,而她的心却一直向东。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只能此刻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恨旧愁新”四字,一般用作“新愁旧恨”,语意显得平淡。而将“恨”、“愁”二字前置,不但使句尾协韵,加强了音韵美,且构成了两个节奏紧促、意思完整的短句,使人感到语新气逼。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晚春”既点出被掳的时间,也含有春光将逝无可奈何的情思。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义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边良家女子。《续夷坚志》中曾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妇女之事。另有同名词《减字木兰花·淮上女》,表现了被掳女子的屈辱与悲愤交加的沉痛心情。
归。猎猎薰风飐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黄埃胡骑猎桑乾,长狄笳声九塞寒。金雁俄从别殿识,铜驼几向故宫看!
星槎飘泊留旄节,云树依栖拂羽翰。不是孤臣甘浪迹,曾将独茧著渔竿。
孔璋挥翰檄曹公,烈日秋霜格力雄。白发云孙千载后,新诗尚可愈头风。
黛眉颦翠,玉指弦冰,少年心事愁忆。感遇悲秋,借四柱、流泉幽抑。
酒晕难留,梦痕无据,可怜今昔。看登场掩袂,匆匆心伤,伤心处、谁知得。
风尘我亦天涯,叹韶华易换,素鬓催织。信美婵娟,空点染、楚词颜色。
但秋水、江湖照影,芳草年年寄兰泽。九派浔阳,泪珠多少,到今朝犹滴。
渔阳九月阵云黑,使君叱拨桃花色。酒酣弄辔意气豪,呼鹰出猎燕然侧。
黄间欲挽倚宝刀,银镝飞过双青骹。千群玄鹿大如兕,排风蹠地走且号。
日斜勒马原上立,萧条狐兔无遗迹。书生自学万人敌,为君却扫阴山北。
俊轶金闺彦,风流粉署郎。忧民形玉色,治郡辍鹓行。
籍甚闻前席,居然叹掩芒。何人杀青简,惠政在濠梁。
倦飞怜羽翼,引领一长鸣。紫塞秋何似,今宵月正明。
夜发富春江,午缆钱塘岸。不见当时射潮者,天际烟波空浩瀚。
须臾海门走匹练,白虹蜿蜿吐长线。渐看鳌背负山来,汹涌顿令天地变。
龙吹笛,鼍击鼓,冯夷天吴江上舞。万斛舳舻如败叶,怒涛一卷送平浦。
伊昔惟闻东流之水无尽期,沃焦澒洞为漏卮。云何已逝壑,而有还源时。
应是伍胥文种恨不灭,无路叩天气填咽。故教雪浪排长空,古今嘘吸无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