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乾曜(?-731年),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朝宰相,北魏太尉源贺之后,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源乾曜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巡察使、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与姚崇被一同免官,改任京兆尹,四年后复任宰相,不久升任侍中,后又因针对封禅泰山的问题与时任宰相张说发生矛盾被夺去实权。源乾曜任相期间,张嘉贞、李元纮等人先后掌握权力,但是源乾曜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729年(开元十七年),源乾曜被罢去侍中之职,后任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两年后病逝于长安,追赠幽州大都督。
寂寞空江上,渔舟起暮烟。明湖天际阔,落日雾中圆。
宿鹭毛衣洁,归鸦羽翼联。故山千里隔,怅望一悽然。
翩然一往兴何酣,再访云门道自南。不尽溪山供野鹿,几多营窟老春蚕。
风随樵径仍朝暮,病减维摩可二三。此日寄声同调去,故人今已卜茅庵。
苍重翠复半蒿莱,大长田彭去不回。春老西川啼怨魄,时移南粤剩荒台。
宣威久已平蛮徼,负固何曾酿祸胎。漫道五溪余习改,抚绥正藉出群才。
清斋不为学长生,长跪高堂献芋羹。歌罢《采薇》人尚少,肯因龙卧老躬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