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昔我在田亩,薄言事耘薅。种粳亦种秫,可食兼可醪。
清香满寒瓮,夜滴喧春槽。洗我玉花瓷,酌此鹅黄膏。
阅岁更阉茂,下田但藜蒿。里胥厌追索,县籍书逋逃。
迩来兵火急,斗粟千钱高。不饮动逾月,憔悴成楚骚。
丈夫命运薄,困阨例所遭。究竟无如何,随缘且陶陶。
十里春筹雪化泥,不须分垄不须畦。珠玑信手纷纷落,一样新秧出水齐。
妾本名家子,十五颜如玉。罗绮闭重闺,羞道黄金屋。
君王选秀色,早岁入深宫。三年不召见,憔悴泣春红。
同时入宫人,一一锦屏中。芳颜自倚能倾国,肯学他家买画工。
祗怜寂寞深宫里,不道风尘边塞起。君王一顾不可留,蛾眉远嫁三千里。
红颊两行啼,边城草色萋。今宵胡地月,昨夜汉宫鸡。
汉宫桃李春如雪,此时缄怨辞丹阙。但使君心悟画图,不惜龙沙愁夜月。
世间何者为非戏,鲍郭纷纷斗同异。曼衍鱼龙一瞬间,犁靬幻术人惊睇。
化城负东郭,地古严公宅。同佩结幽寻,况值将归客。
山门坐翠微,萝径入松柏。定水注行衣,香云绕离席。
衔杯双树间,百里见海色。日暮各分飞,空山夜寥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