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幼安老丘壑,千载想高情。鄙哉华子鱼,轩冕良可轻。
功名世不少,孰与节义并。至乐有天贵,苟得非吾荣。
临风发长叹,欲为智者评。
握手离亭一黯然,北风吹送渡江船。斗边自上丰城气,明月谁知是各天。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故人同出不同归,云水微茫入梦思。记得题诗向芦叶,满湖风雨似来时。
戏三英
暖律回春过腊,融和布满天涯。禁城元夜生和气,况金吾不禁,良宵欢洽。九衢三市,万户千门。重重绣帘高挂,列银烛荧煌家家斗骋奢华。玉帘灯细捻琼丝,金莲灯匀排艳葩,栀子灯碎剪红纱。壁灯儿,巧画。过街灯照映纱灯、戏灯机关妙,滚灯、转雚瓦灯耍。月灯高悬水灯戏,将天地酬答。
【幺】彩结鳌山对耸,箫韶鼓吹喧哗。仕女王孙知多少?宝鞍锦轿,来往交叉。酒豪诗俊,谢馆秦楼。会传杯笑饮流霞,见游女行歌尽〔落梅花〕。向杜郎家酒馆里开樽,王厨家食店里饭罢,张胡家茗肆里分茶。玉人,娇姹。爱云英辨利绛英天然俊,共联臂同把。偶过平康赏茗妭,越女吴姬。
【赚煞】绮罗珠翠金钗插,兰麝风生异香撒,弦管相煎声咿哑。民物熙熙,谁道太平无象?听歌舞见风化,酩酊归来,控玉骢不记得还家。唱道玉漏沉沉,楼头仿佛三更打。灯影伴月明下,醉醺醺婉英扶下马。
丈无不称意,出门且浪游。手提三尺剑,吐气淩沧州。
朝关复暮河,风尘满貂裘。既抱卞和璞,更饭宁戚牛。
世情久颠倒,台隶半公侯。四海谁知己,请与肉食谋。
宇内丛荆棘,抚心滋百忧。悲为且饮酒,一饮每十瓯。
男儿志四方,肯作章句囚。行乐须及早,时往难再留。
乘醉舞长剑,浩歌天悠悠。
见兔放鹰,因邪打正。脚未跨门,直须猛省。
吾乡学者力学始,先有先生后诸子。邃经邃史邃文章,三者由来称并美。
广陵一对辞瑰奇,负石含金作神理。留传述学数卷书,上下旁通极原委。
忆子弱冠初识君,麟角相期不相鄙。后来再见无几回,一病遂厄西湖沚。
君生木为校书去,死作经神固应尔。诂经精舍今祀君,咫尺书楼笑堪倚。
争辉况有精法楼,跌荡江天更无比。三阁原来重一人,当时名誉高如此。
后此乡儒接踵兴,崛起纷纶许多士。当君好在未没时,巳播江焦及钟李。
学跻堂奥非坐隅,许郑曹刘一时拟。繄余窃附何敢当,比似诸君续貂耳。
我朝学业大昌明,不数空谈求实是。诏开四库罗群书,渐被津原到臣里。
大哉文汇连文宗,照耀文澜角相犄。先生在在皆翻研,万八千函供一指。
即今蘋洁足俎豆,尚觉芸香盈席几。好事能无望古深,儒生不是酬庸侈。
感君哲嗣促余诗,奋笔吟成为君纪。观摩更忆昔时人,星流云散俱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