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陵

古陵在蒿下,啼乌在蒿上。
陵中人不闻,行客自惆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陵被淹没在野草中,乌鸦在陵墓上啼叫。
陵墓所埋之人无法听到,只有路过的旅客在独自惆怅。
注释
蒿:野草。
行客:过客;旅客。

赏析

  王廷相主要作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著称于世。但是,他的《与郭价大学士论诗书》,乃是明代诗文批评中如同晨星一现的审美意象的专论。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言征实则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明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将化“直”为“曲”,虚实相同,透莹圆融,远神余味等,视为审美意象的重要特征,可谓觉得诗家三昧。然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意象理论相互矛盾,如钱谦益指出:“子衡五七言研讨,才情可观,而摹拟失真,与其论诗颇相反。今体诗殊无解会,七言尤为策浊,于以骖乘何(景明)、李(梦阳)、为之后劲,斯无愧矣。”(《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王宫保廷相》)钱氏的批评,未免过分苛刻。其实,王廷相的诗歌中,即使在被人称为多粗漫之作的七言古诗中,也可以披沙见金,间有意象和谐的篇章。令人有:“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三)之感。尤其是他的五言绝句颇有摩诘(王维)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裴迪),崔五员外(崔宗之)(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一引宋辕文语。)《古陵》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首。

  《古陵》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位独自惆怅的“行客”。行富的抒情并非是直说,而是以古今交错,虚实相间的手法曲曲道出。前两句以“蒿”为中心视点,上下流动,俯视古陵,仰视啼乌,这就构成了两个意象:蒿下之古陵,蒿上之啼乌。且说中心视点中“蒿”。蒿,野草。古代歌辞中言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蒿”同于“槁”,人死则枯槁,所以说死人的居里名蒿里。相传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流传《薤露》、《蒿里》谣讴。两曲都是挽歌,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汉代以《薤露曲》送王公贵族出殡,以《蒿里行》送士大夫、平民出殡。显然,王廷相的“蒿下之古陵”中融入了《蒿里行》中某些传统的意象,哀悼的对象是“蒿下古陵”中的士大夫和平民。因为古陵深埋在蒿里,可望可不可即,所以诗人只以“古陵在蒿下”作粗线条的勾勒。如果说“古陵在蒿下”是俯视,是视觉形象,那么,“啼乌在蒿上”则是仰视,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兼而有之。由“啼乌”,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所见(月落、霜满天),所闻(乌啼)中呈现出一片幽寂清冷的景象。由“乌啼”,又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李白《乌夜啼》中的诗句:“黄云破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感物应心,由乌鸦回巢引发起行客思归的愁绪

  然而,诗中没有由“啼乌欲栖”直接引出行客思归,而是突然插入一句“陵中人不闻”,由古陵之中的人(实际上指魂魄)“不闻”,反弹出行客闻声而动情。“不闻”,固然是由于“陵中人”丧失了“闻”的功能,也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反衬出体察人生、饱尝辛酸的“行富”感物应心的敏感。对于诗人王廷想来说,“啼乌”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注着威信人生之感的丰富的意象。所以,他闻乌啼之声而惊心动魄,而独自惆怅。而行客独自惆怅,固然有思归愁绪的侵袭,又融注了《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的某些意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感叹人生短促,犹如远行作客,匆匆走过。作者怀古伤今,感叹人生,凄婉之情油然而生。此种引发,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这首五言绝句以“行客自惆怅”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这首诗故作旷达而情倍凄婉,纯用白描而虚实相间,短小精悍而跌宕起伏,意象透莹而远神余味 ,是王廷想将自己的有关意象理论付诸创作实践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猜你喜欢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秦中驿使无消息,
蜀道兵戈有是非。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孤舟半夜雨,上国十年心。
小轩深院是秋时。风叶坠高枝。疏帘静永,薄帷清夜,暑退觉寒微。
凄凉天气离愁意,音书杳难期。多情成病不须医。更憔悴、转寻思。
松桂操行,莺花文才。
江山气度,风月情怀。
借尔面貌,假尔形骸。
弄丸馀暇,闲往闲来。

出京曾说会江陵,期在初春恐未能。君骑骎骎我帆便,果来同看上元灯。

云屋互出没,风扇自阖开。孤舟系桑本,一曲并岩隈。

翠甲连筐载,赪鳞贯柳来。殷勤慰牢落,为覆掌中杯。

一尊相对叹枯老,出囚人逢他乡道。但令脱梏即华津,宁论官高与官小。

剡溪藤纸百匹长,渴骥惊蛇惟一扫。霜根忽地破东风,千山万岭生青草。

閒水閒山处处行,刻尽云烟与花鸟。娃宫胥庙武丘山,别后新函寄多少。

不作群儿浪谤伤,致身蕲处谏台霜。功成野服便萧散,会见裴公绿野堂。

低处最多情,声迟拍转停。
坐中肠亦断,况乃隔帘听。

到来青历历,七十二峰巅。骇浪鱼先拜,惊雷鸟已颠。

水声摇短梦,风色眯长年。昨夜前山雨,茫茫笠泽烟。

摩拊茕嫠达下情,领州作县总书生。清诗要自清心出,比自新安水更清。

无将大车尘冥冥,无迩宵人恶易形。吏部有有惭荐李,莱公当轴谬推丁。

慎交已昧有中戒,悔过聊有座右铭。自是昌阳堪引寿,不须辛苦进猪苓。

江到南关古渡头,旁分一曲入溪流。
垂杨夹道三千户,绕郭连樯数万舟。
春水绿波芳草渡,秋风明月白苹洲。
滔滔出舍红尘派,一棹中流万顷秋。

佛祖不识山中主,良材可惜遭斤斧。肩担明月过前峰,一时忘却曹溪语。

朱墨生涯拙,青铜勋业羞。三山凤伏月,万里鹰搏秋。

时时拂尘卷,造物何悠悠。

睡起云鬟乱,行来莲步娇。风前旖旎亸纤腰。腻脸晕红潮。

欲舞垂罗袖,临妆整玉翘。踏青携伴摘兰苕。远望已魂销。

溪山处处罩云烟,密箐深林响百泉。隐隐竹围声远近,无腔短笛乐尧天。

颓云成乱峰,深黑攫月去。林空四无影,鸟梦堕鬼趣。

此时风怒号,叶散不复聚。搔首丛百忧,栖身接孤虑。

亦知于宇旷,但觉人生遽。一杵城楼钟,荒荒破烟曙。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