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太平公主当年想占尽春色,把自己山庄的亭台楼阁筑得高过城闉。
要想知道山庄前面的花木还有多少,一直延伸到终南山也不属于他人。
注释
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
占春:占尽人间春光美色。
台榭(xiè):亭台楼阁。
城闉(yīn):城门外层的曲城。
南山:指终南山。

赏析

  第一句“公主当年欲占春”是写“公主当年”的事。这是指公主凭借其权势,围地为庄,要想独自占有长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这当然是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过去的事情,所以诗人用了“当年”,诗一开头就点出此事已经过去,言外之意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即借古讽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否则,既使有这个野心想“欲占春”也没有这个胆,也只有武则天的女儿才会有如此野心和斗胆,太平公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统治阶级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则更是精妙绝伦、警辟含深奇崛之语,钱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却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话,就是痴人说梦话了。这里本来是指太平公主大兴土木。建山庄别墅。可诗人不正面说建别墅山庄,却偏说“欲占春”,写得何等意味深长,连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过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个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个太平公主人,简直就是整个统治阶级的骄横贪婪的嘴脸,欲壑难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见血,酣畅痛快。

  第二句“故将台榭压城闉”仍然是写“当年”事,仍然是诗人游览故地发生的故事。在绵延数十里的长安城附近山庄别墅中,建的亭台楼阁要比帝都长安的城墙还要高,其野心是很大的。这样大兴土木,这样奢侈,这样野心,这样贪婪,这样放肆,诗人只用了两个字“压”和“故”,“压”是超过。不言而喻是用公主建的“台榭”超过帝都长安城。言外之意,不仅是亭台楼阁规模大得惊人,而且也指出太平公主势力之大乃炙手可热。一个“压”字写出多少要说而说不尽的含义,只在一字中,尽显诗人功底之风流。“故”是有意,当然是要建造的亭台楼阁在长安豪华无双了,言外之意,是公主为所欲为、不可一世至极。

  第三四句“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继续描写庄园别墅规模之大,绵延数十里,直到终南山,山庄之广袤一眼望不到边,无涯无际,林木繁茂,绿海茫茫。前句不疑故问,后句以“不属人”给以回答。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人间多有不平事,有钱有势者什么都可霸占——人家的田地、人家的妻女,甚而连春天也想霸占,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了现实:现在是诗人“游”山庄,山庄自然少不了花草树木,又正值山花烂漫的春天,诗人就脱口而出:“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前句故设疑问,并不正面回答,转而融情人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后句写出了“直到南山不属人”,偌大的林海,广袤无际。景色是翠绿动人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眼前的广袤山庄,正好象征着太平公主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倒台之迅速与太平公主当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十四个字里。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山庄犹在,就在“前面”,但这偌大山庄不知道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太平公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不属人”,现在事过境迁,当然山庄不能为公主独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诗人用第三句的“花”字与第一句“春”字巧妙的连承,使诗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复现:一个野心勃勃、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有史以来又一女性。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对诗人所游的山庄之大的惊叹夸耀,骨子里却是深寓贬意、谴意。从游山庄到现在,从诗人自己写到游“山庄”之花木丛林,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讽刺而不能,不谴责而不能的境界。

  全诗写景叙事抒怀,笔力骞举而又亦庄亦谐,余味无穷。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三为博士时。作者所游太平公主山庄的故址,他通过写太平公主大肆修建亭台楼阁,以此来讥讽她的奢华和贪欲,便作下该首诗。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
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楼风。并罢芳樽燕,为怆昨时同。
平生七不堪,造物不能令。
从人较痴黠,百负未一胜。
一丘收桑榆,外物听衰盛。
解缨清泠上,稍觉尘土净。
孤飞团团月,似我灵府莹。
偶逢一坳水,即现大圆镜。
杯中见山绿,夜午觉已正。
喧呼众宾欢,嗑嗒四谷应。
新诗带潮湍,浩唱起人定。
褰衣踏清影,藻荇耿深径。
江山有精色,远目不知暝。
欲去还复留,苹梢惹归艇。

因声调笑古扬州,下水如何占上流。却倩枚回洲上月,照将馀润到瓜州。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懵腾醉眼漾娇波,心印潜通一捻多。密寄断肠双丽曲,遏云须倩雪儿歌。

讼少闻罗雀,囚虚识降神。借令浓野兴,不负有民人。

暮气集江县,斯亭发兴深。
凭栏看巴水,见月过东岑。
浅濑金蛇动,澄潭白璧沉。
天边未归客,折尽此时心。

东坡谪官未放回,桃花不系玄都栽。机牙爱触造物手,五见江雨肥江梅。

扁舟一笑凌浩触,瘦筇结伴登崔嵬。洼尊故事逢浪叟,鸟篆真迹追浯台。

漂流长有北阙梦,邂逅果踏东华埃。玉堂夜直对同舍,金烛照座花成堆。

帝觞雨露浇舌本,忽忆樊口倾山罍。联诗共刻醉眠处,至今宝气蟠岩隈。

关西夫子独好事,掖垣行即吟苍苔。斯文突过元祐上,已觉万丈光芒开。

临风吊客感赤壁,公瑾孟德俱彫摧。英雄割据亦儿戏,安用匕箸惊蚊雷。

东坡羽化不复返,浪叟何日成归来。鹦鹉洲前旧时路,寒波荒苇令人哀。

石桥低跨小山丫,薜荔飘香罥白花。高出一帘云水外,柳阴茅舍夕阳斜。

长途苦热不肯雨,晨起汗汗已如注。仆夫瘁矣行路难,叠嶂连云拥深树。

其言此是仙霞关,闽浙东西渺蔼间。关前鸣锣走父老,问之何事多愁颜。

答言大旱当炎暑,手摸禾根热于煮。山前麻豆眼见焦,高町难望收禾黍。

官粮私债何所恃,儿饥妻寒难作主。记得去年耕熟时,千疮百孔尚难支。

春才挨过正望夏,夏旱如此将安施。县官有命祷龙潭,烈日岂敢辞跻攀。

路途使君相借问,说尽民情心亦惭。吁嗟邂逅止山陬,听尔诉说情何由。

我来入闽非浪游,受命分念苍生忧。古来大暑比酷吏,安得甘霖一夕至。

洒尔田畴皆活足,更洗征途无暑气。珍重父老莫惨悽,圣主中兴方有为。

天鉴明德兴大化,肯助旱魃施严威。慰别父老向前路,溪流切切犹似诉。

云归洞府痴龙睡,日澹山椒倦翼还。
桥上行人桥下水,如今日夜不曾闲。
欲入全真门户,行住坐卧寂寥。存心乞化度中朝。尘事般般屏了。莫论黄芽白雪,休搜龙虎婴娇。色财无挂火烟消。便是蓬莱三岛。

风拂新芳映短墙,典型依约类丁香。梅花欲谢渠先坼,消得东君为汝忙。

春隰荑绿柳。
寒墀积皓雪。
依依往纪盈。
霏霏来思结。
思结缠岁晏。
曾是掩初节。
初节曾不掩。
浮荣逐弦缺。
弦缺更圆合。
浮荣永沉灭。
外随夏莲变。
态与秋霜耋。
道迫无异期。
贤愚有同绝。
衔恨岂云忘。
天道无甄别。
功名识所职。
竹帛寻摧裂。
生外茍难寻。
坐为长叹设。

独占名山每羡渠,京尘今日污吟须。西州十载经行处,惆怅云烟是画图。

金字牌飞出建章,郁孤万垒为勤王。驱驰岭海君臣寓,囚系燕云道路长。

六籍一时光日月,孤忠万里立纲常。元归凛凛浑生气,南北人誇姓字香。

年来玉帐罢兵筹。灯市小迟留。花外香随金勒,酒边人倚红楼。
沙堤此去,传柑侍宴,天上风流。还记月华小队,春风十里潭州。

访旧五溪薄暮,沙长归路迢遥。虚市人家烧烛,流水孤村断桥。

一个残僧待渡,数声短笛归樵。闪闪昏鸦啼后,江风又落寒潮。

南陌落花移,蚕妾畏桑萎。逐便牵低叶,争多避小枝。

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

白云深处。帘捲画楼含暮雨。玉树歌残。野鸟心闲独自看。

门摇杨柳。高士纶竿今在否。尚想分题。林外烟岚翠不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