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来时正伏魄,窈窕魏宫娥。凄绝分香语,空悲更事多。
眷言太玉峰,本是仙佛宅。端视俨若屏,侧睨展如翼。
洞府何渺茫,传闻见图画。疆理虽东瓯,题品经谢客。
至今味篇咏,当时想游历。顾我本萍泛,买邻寓栖息。
江山自呈露,卉木因种植。凿岩得泉香,拓户见山色。
佳客入庭户,英气来几席。幽葩芬石根,好鸟弦坐侧。
拄笏山之西,拿舟江以北。明月浮可捉,疏星挂堪摘。
拂晨天宇净,出海阳乌赤。脩岚烁紫翠,远目眩朱碧。
崚嶒双塔影,突兀古殿脊。媚川溟渤宽,绝境天地窄。
前贤未尝亡,胜趣何有极。兹时届清和,同社共推激。
肯为终日留,喜免重城隔。长歌响林坰,妙语出金石。
尔汝合忘形,拘挛非远识。莫嗔惊著汝,试问今何夕。
曹刘墙可短,丘崖肩可拍。却笑山阴会,翻悲昔人迹。
喻指孰非是,计马谁失得。明当新诗来,勿惮难韵迫。
趣归不匆忙,馀兴犹襞积。感君吐琼瑰,为我写胸臆。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日乌月兔去如梭,胶粘难安枝上花。
颇惜相逢殊草草,中心有言不复道。鹊喜传讹易颠倒,想得也应生懊恼。
谩自有千金,无方驻脸霞。休言洛阳看花伴,经年浪荡不归家。
君不见青春能几何。
问客何方来,四月发回中。繁霜陨百草,树木如寒冬。
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
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
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
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
萧山夫子七十余,前年致政留京都。苍颜白发谢簪裾,腰脚轻健不用扶。
旧宅十笏城东发,荒园草草瓜与壶。中有游龙杂苇蒲,紫花烂漫秋不枯。
鳞鬣渐老根生须,笑谓畦丁无鬋除。制以为杖形状殊,坚比赤藤轻若无。
直逾邛竹中则虚,镌铭示我屡叹吁。自言老退思江湖,家无桑田八百株。
又乏橘官千头奴,便作寓公聊自娱。人生随地皆安居,饱食缓步可当车。
且学老圃往荷锄,草木位置不粗疏。长公近亦归衡庐,童稚绕膝读我书。
亲宾过从语踟蹰,年年根节劳爬梳。良材如此当预储,梱载分致诸老儒。
愧我樗散非世须,问道傥许谈其粗。夫子神完老愈癯,谁陪履凫健走趋。
延年作颂敢近诬,岂但功与灵寿俱,难进易退古不如。
悬厓危欲堕,急湍啮其趾。世路多险巇,君子慎所履。
端阳节,照眼石榴红。艾虎朱符儿女意,香蒲角黍岁时风。
小扇午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