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鉴赏

  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

  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

  本文的篇幅不长,结构也比较简单,先介绍黎、安二生的由来,再说明写作本文的用意,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如何认识迂阔。迂阔,从古到今都有人在用这一形容个性的词。如果抛开它那略带贬义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迂阔,是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迎合世俗偏见,而又有一种执著的信念,矢志不渝。如果他的观点、信念是正确的话,那么这种迂阔的表现正是难能可贵的。曾巩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才对迂阔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从文中反映的背景来看,黎、安二生由于“学于斯文”,即酷爱韩愈、柳宗元以至欧阳修、苏轼所倡导的古文而遭到“里人”的讥笑;而曾巩也因身体力行地追求“道”,给自己带来一些“患”。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如何浅薄了。这种不直接抨击时弊而从侧面加以反映的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另外,本文中的委婉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明明表达了自己的是非观,却在提法上留有余地,即劝诫黎、安二生“择而取之”,如何定夺,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吧。还在结尾处提出,希望二生转告苏轼,问一问他“以为如何”。这不仅表明作者的谦虚态度,而且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猜你喜欢
旋屈金钩劈翠筠,手中盘作钓鱼轮。忘情不效孤醒客,
有意闲窥百丈鳞。雨似轻埃时一起,云如高盖强相亲。
任他华毂低头笑,此地终无覆败人。
曾招渔侣下清浔,独茧初随一锤深。细辗烟华无辙迹,
静含风力有车音。相呼野饭依芳草,迭和山歌逗远林。
得失任渠但取乐,不曾生个是非心。
病来悬著脆缗丝,独喜高情为我持。数幅尚凝烟雨态,
三篇能赋蕙兰词。云深石静闲眠稳,月上江平放溜迟。
第一莫教谙此境,倚天功业待君为。
瑞气凌青閤,空濛上翠微。迥浮双阙路,遥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还当紫霄上,时接彩鸾飞。
军府沈千奏,边城佐一同。
乡书黄耳远,客爨扊扅空。
怨曙羌笳月,嘶寒代马风。
未应期会急,平日废谈丛。
白金作颗非椎成,中有万粟嚼轻冰。
戎州夏畦少蔬供,感君来饭在家僧。
新年一百二十日,此酒年年须共斟。
竹岭松溪仙派远,龙山梦泽寿乡深。
戎葵百段松头锦,卢橘千丸买酒金。
造物商量供酒费,怕教一事恼闲心。
红苞拆。巡檐一笑风情别。风情别。广平空道,心肠如铁。
灞桥更有狂吟客。短鞭破帽貂裘窄。貂裘窄。瘦驴卓耳,一鞍风雪。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送尔姑苏客,沧波秋正凉。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湖上山当舍,天边水是乡。江村人事少,时作捕鱼郎。

君不见城边古井荆棘荒,沙崩雨塌官道傍。当时碧甃映朱阁,黄金阑干银作床。

美人铜瓶响哀玉,宁知委弃同悲凉。梧桐花乾藓花涩,鹭鹚侧窥蚯蚓入。

百丈寒泉尚堪饮,心长绠短空愁立。

行来但觅,旗亭旧迹,下马驻城闉。请看当日,淮流如故,双泪落征轮。

淮阴市上诸年少,相忆总沉沦。谁料衰年,徵车北去,羞见市中人。

生小横塘住,烟波一棹轻。年年采莲惯,莲种尽知名。

镜影净湖光,人面花枝映。红衣薄似侬,不耐秋风冷。

朝来采莲处,露叶未曾乾。欲取珠相赠,终怜无定圆。

折莲丝绕手,根蒂还牵藕。回棹漫相惊,鸳鸯此中守。

醉时还许醒时无,谚有斯言正谓予。未得素鹅白似雪,等闲难与右军书。

出门大江横,银涛数千顷。
仙子御轻飚,环佩摇虚影。
中宵月无光,天地冰壶净。
轻盈何所之?飞梦西湖冷。
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

结发行间见此公,两河忠义俟元戎。勋成伊吕终方驾,算胜孙吴亦下风。

拂剑未酬千古辱,赐环空坏十年功。奸邪卖国堪流涕,独立西风看去鸿。

九载功成驾鹤骈,空遗丹灶冷无烟。衣冠昔日犹埋冢,鸡犬当时亦上天。

高步瑶池观日月,几经沧海变桑田。可怜黄野归来晚,留与人间作地仙。

载酒岳阳楼,秋入洞庭深碧。极目水天无际,正白苹风急。
月明不见宿鸥惊,醉把玉阑拍。谁解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

从官万骑拥銮舆,东閤词臣载宝书。雨过草肥金络马,月明山转紫驼车。

龙庭日近瀛洲路,滦水天高玉帝居。明日仙凡便相隔,少年僚吏谩踟蹰。

甲子迁讹昔梦中,维桑回首又春风。吟怀平卷三分月,儒行虚留一亩宫。

莫讶孟郊家具少,翻嫌徐邈酒枪空。往时文彩吾能记,容易人间著此翁。

堰根晴雪渐鳞鳞,一席乌篷恰泛春。寄语新城老司寇,未劳骑马过新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