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景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景。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众少女一唱众和的情景,这是其第二境界。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有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词回环映照,实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连十顷破(举棹)。”菡萏即荷花。采莲是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有迟开的荷花,如此则意境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有空灵之妙。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相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景。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相和。“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则有戏剧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不消悦了。
契阔艰虞地,匆匆喜一逢。俄惊门上莠,已化柙中龙。
手板归囊褚,腰章掩窆封。空馀故人泪,洒向九泉重。
丹心忠老母,白首媚萱堂。万里提兵路,三苗葬子方。
桑田多变海,萱草独凌霜。华洁凝秋色,葳蕤灿晚芳。
山灵驱毒蛀,神女靓明妆。剥落千花后,舒迟百岁康。
如何龄九五,霞佩陟云房。语罢成追暮,群然泪雨茫。
高文辅元气,喷薄弥九垓。世无昌黎子,辜尔龙门才。
牛羊自矜宠,掉尾燕昭台。天骝厕其间,沈啸不敢哀。
豢以尺厩刍,何如蒿与莱?蒿莱蔽山野,其上白云驶。
籋云但不蹶,万里在尺咫。不闻赤谷驹,终以恋豆死。
栈豆信难恋,长风何从追?劖石去其确,太行今如逵。
千钧负堪骋,舍子吾知谁?
鱼不食,倚江皋。起弄山月霜天高,商歌激烈声长号。
仰俯天地此生豪,钓出三山系六鳌。君不见磻溪子,鹰扬八十奋时髦,何如东海趁春涛。
罗浮无梦到皇都,纵到皇都梦亦孤。只有一端难忘处,巢由深荷有唐虞。
重城未忍出,征马亦悲鸣。耿耿丹心结,萧萧白发生。
岱云卷归梦,淮水误春耕。知尔原无损,当时自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