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陈正义绣使将指江闽

楚甸春浓,早重染、甘棠旧绿。天又念,海深江阔,达聪明目。汉使只今应遣十,周官自古须廉六。羡绣衣、遥映衮衣明,人如玉。论别恨,犹未足。还怕见,征车速。待相随千里,试骑黄鹄。无奈江山分去住,漫教风雪欺松竹。问使君、如肯酌红泉,寻三谷。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获擢用。丞相桑哥专政,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猜你喜欢

几载日华东畔住。吟尽上林卢橘树。暂因休沐卧家园,舍傍别筑莺花圃。

晓峰晴可数。竛竮小髻添娇嫭。羡风光,鲚鱼吹雪,紫燕画梁乳。

水榭潭香生一缕。閒课雏童煎日铸。定瓷翠滑最怜渠,南华且了朝来注。

扫花蓬岛侣。群骖鸾鹤阶前舞。愿年年,朱颜绿发,双向镜中驻。

人事无停机,曦晖正流耀。及兹东城游,驾言谢纷要。

杪秋霁景澄,寒原入高眺。静躁本无媒,忧欣人自召。

蘼蘼霜蘤明,历历幽禽调。独行心已怡,况也偕二妙。

投社惭渊明,能诗得清照。燕谈析玄旨,悲吟发孤窍。

一语何足稽,后期真未料。微风西北来,泠然杂清啸。

几年扪壁壁忽崩,石顶裂穴藏枯僧。穷冬移来暑复出,爱此云气时熏蒸。

幽崖无风日色断,贴屋惊看蛰虫满。枯僧定后眼忽开,下视山空地轮转。

舷镫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隐然平地起嶙峋,千古舂波此与濒。九牧贡金殊夏后,三泉下锢笑秦人。

力回坤轴阴机壮,妙洒银钩榜墨新。欲识当年镕铸意,莽芦终恐更非真。

登车四顾总茫茫,铃铎声中见火光。匝地风霜冲雁阵,漫天尘土过驴纲。

琵琶客路歌红袖,林木人家恼白杨。行尽畿南二千里,衾中缩卧类摇床。

越江芙蓉开若云,越中儿女红襦新。年年采莲江浦口,扁舟遥唱江南春。

凝情倚棹送行客,折得芙蓉赠行色。南风吹作满袖香,令人别后长相忆。

君心如花不污泥,亭亭洁立当清漪。花容不逐秋风老,知君交态无荣衰。

人生百年几回别,莫惜芳菲为君折。芙蓉落尽秋江空,千里相思共明月。

夜雨溪头泊客船,檐花沟溜亦涓涓。
灯前诗酒留三宿,纸上功名付百年。
寒雁叫霜投木末,晴云扶日出山巅。
欲归苦被微官缚,不得相从酌冷泉。

门前杨柳欲藏鸦。可恨萧郎不在家。妾有蛾眉如柳叶,郎今踪迹似杨花。

风光迟舞出青蘋。兰条翠鸟鸣发春。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五重飞楼入河汉。九华阁道暗清池。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明月金光徒照妾。浮云玉叶君不知。

思君昔去柳依依。至今八月避暑归。明珠蚕茧勉登机。郁金香花特香衣。

洛阳城头鸡欲曙。丞相府中乌未飞。夜梦征人缝狐貉。私怜织妇裁锦绯。

吴刀郑绵络。寒闺夜被薄。芳年海上水中凫。日暮寒夜空城雀。

啄残朱果叶成阴,帘影重重午梦沉。一自云旗王母下,恨烟颦雨到如今。

一室冷如冰,梅花相对清。
残年日易晚,夹雪雨难晴。
身计趼千绪,世纷棋一枰。
曲生差解事,谈笑破愁城。

藻户面通漕,飞甍出重城。堂成未遑息,复作千里行。

尘埃袖短褐,蒙暑踏寒冰。其求异求食,志欲诗编盈。

宁辞阍吏慢,聊为一堂荣。都城竞名利,日出车马声。

谁云方外士,奔走亦有营。惟静制众动,自照中乃明。

胡为挠山水,风急帆更轻。岁阑去勿缓,恐负新堂名。

老雨不肯休,东风势还作。未放草蒙茸,已遣花萧索。
浮生何苦劳,触事妨行乐。寄语达生人,须知酒胜药。
莺啼晴昼,南国春如绣。飞絮眼,凭阑袖。日长花片落,睡起眉山斗。无个事,沈烟一缕腾金兽。
千里空回首。两地厌厌瘦。春去也,归来否。五更楼外月,双燕门前柳。人不见,秋千院落清明后。
蕊宫仙子,爱痴儿、不禁三偷家果。弃核成根传汉苑,依旧风烟难□。老养丹砂,长留红脸,点透胭脂颗。金盘盛处,恍然天上新堕。
莫厌对此飞觞,千年一熟,异人间梨枣。刘阮尘缘犹未断,却向花间飞过。争似莲枝,摘来满把,莺嘴平分破。餐霞嚼露,镇长歌醉蓬岛。
黑豆忙忙数,教休不肯休。
幸然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洞庭朱实饱经霜,信手拈来满座香。有柚愿教兄弟合,成林休虑子孙忙。

厥包锡贡来天府,作诵留名重楚湘。但得贞心能不改,纵令移植亦何妨。

幂幂松阴布网罗,鹤巢松顶吸天河。
是何道士围棋坐,若个樵夫对酒歌。
看月也知为尔好,凭风无奈欲归何。
送君直过桥西去,还记垂杨叶不多。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