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

南徐好,浮玉旧花宫。琢破琉璃闲世界,化城楼阁在虚空。香雾锁重重。天共水,高下混相通。云外月轮波底见,倚阑人在一光中。此景与谁同。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猜你喜欢
上苑离离莺度,昆明幂幂蒲生。
时光春华可惜,何须对镜含情。

双涧奔流战玉龙,浮屠云锁翠千重。只将一疏传天下,大觉驴年识九峰。

长笛声奏苦。

家住山城不到山,强题诗句抗尘颜。君家客坐烟萝里,尽著閒人自不閒。

孤峰巨石如巨屋,雨脚云头互翻覆。海螺脱壳还太虚,五丁凿破混沌腹。

何人窣堵居中间,澹公白骨归空山。天荒地老陵谷变,一道灵光长自閒。

忆昔崧台侍欢宴,耳边闻有金台谏。手持白简批龙鳞,相公击出文华殿。

殿前贵人侧目看,大臣小臣心胆寒。直道难容柳下惠,赤心剖出生比干。

一朝弓剑随龙去,天子蒙尘臣谪戍。舍身许作寺家奴,孔孟伊周留不住。

雷峰老人双眼明,杀人活人不转睛。浩气销磨客气死,长老峰头笑一声。

笑声落在黄金地,山魈木客争回避。十方龙象一齐来,百万人天纷布施。

山前山后天雨花,苍松翠柏浑一家。老人入山鼓掌笑,此地不愧名丹霞。

顽石点头不解语,澹公领话频频举。感激雄州陆大夫,两人合作一枝柱。

宾中有主主中宾,卸担何曾见一人。平湖路上翻跟斗,螺峰归去密藏身。

藏身何处无踪迹,寻师记得三生石。绝顶浮图舍利辉,帝珠交映千山色。

澹公澹公将无同,相随去也空合空。石龛紧闭未岑寂,隔江更有天然翁。

濠上人来书数行,开缄如对语琅琅。
酒杯已辨弓蛇误,药杵无劳玉兔将。
少待天公舒老眼,剩收云母束归装。
旧家池馆花狼籍,春水依然绿漫塘。

载鹤轻舟湖上归,重重楼阁锁烟霏。仙家正在幽深处,竹里鸡声半掩扉。

桂魄延秋景,松飙生夕凉。良宵两相值,萧瑟流清光。

风声惊客鬓,月影照我床。徊徨不成寐,转觉岁月长。

起坐问风月,而我谁老苍。风静月不言,耿耿天中央。

秋夕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素月澹如此,美人殊未来。

空弹绿绮琴,谁传白玉杯。相思良不远,相望神已摧。

何处来清风,吹我罗帏开。

溪山适兴且闲行,绿藓苍苔任点裳。
看镜已侵双鬓碧,忧时每觉寸心伤。
驰名扰扰终安用,浩饮陶陶计亦长。
千古英雄谁可问,累累邱陇水茫茫。
曾於尘埃望,此景在烟霄。
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
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
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霜气横秋万木彫,月棂风牖夜萧萧。在家无限悲秋思,况尔别家千里遥。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拂云朱槛捧昭回,静对铜浑水镜开。太史只知频奏瑞,
苍生无计可防灾。景公进德星曾退,汉帝推诚日为回。
何事旷官全不语,好天良月锁高台。
我爱溪桥半树开,几回觅句当衔杯。
江南不欠花如雪,自是游人不看来。
百金不惜市栀鞭,两耳不解听朱弦。
人情如此亦何以,我每见之独慨然。
夫君怀宝起浙右,掉鞅观光来日边。
夙学人言破万卷,新制我喜窥几编。
金茎玉露足秋爽,林花涧草争春妍。
纷纷牛毛岂不多,振振麟角尔固专。
摛藻词垣翻舍置,采芹乡泮仍留连。
所好者竽鼓者瑟,犹枘以方凿以圆。
陈平丰姿若冠玉,郦生辩口如河悬。
礼意殷勤日三接,华贯扬历岁九迁。
由来利钝系遭遇,未必愚智殊天渊。
乐育菁莪亦已重,况乃桑梓敢不虔。
去国不赋北门什,还家径上东吴船。
大材小试吾窃叹,冷官不厌子乃贤。
謇予阅世倏四十,守官太学垂五年。
包羞待问成倚席,毕景兀坐寒无毡。
勋业空期蚁附骥,俯仰却笑夔蛉蚿。
彼哉浮荣勿复道,归欤乐事言难宣。
会稽云门最幽绝,鉴湖剡水交漪涟。
玄猿啸呼山近屋,白鸟明灭江吞天。
云间往往得灵药,月下时时闻采莲。
多暇应为曲水会,乘闲便作东山眠。
村翁溪友总爱客,蕨芽莼菜不计钱。
酒酣更斫银丝帟,章就还洒蝉翼笺。
并游只许铁冠子,同载应怀玉局仙。
愿言留榻以相待,一曲拟乞君王前。
绝无一语到人间,但把瑶琴续续弹。
夜鹤归来山月白,松花吹落石林寒。

夙昔志幽寻,閒来即登历。天清海上秋,木落林间夕。

琴樽集华缨,歌吟坐台石。醉归觅前途,暝岩起寒色。

不从一地至一地,寂灭性中宁有位。
释迦稽首问然灯,仁者何名为受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