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父亭

泊然巢一枝,常静不待息。天地存遗井,聊以见清德。

窥者在尔心,凿者在尔力。何为病夏畦,俯仰无惭色。

(1029—1101)台州宁海人,字正元,别号赤城。胡瑗私淑弟子。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历知五县,官至京西北路提点刑狱,慷慨建白,务恤民隐,尝与苏轼论水利,凡兴复陂塘五十有五,秩满去,民为立祠。有《易解》、《赤城集》、《伤寒救俗方》。
  猜你喜欢
江水向愕阳,橙澄写片光。
镜圆珠溜彻,骇满箭波长。
谤勾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再入承明旧直庐,腰间仍得佩金鱼。
重批汉武求贤诏,曾上东方自藏书。
红药篇章应感动,紫泥封检未生疏。
樊川杜曲休劳梦,抇日延英侍玉除。
有人官冷抱穷愁,客坐无氈尘影流。
吃口倦谈真寂寞,移书避事喜旬休。

我生无它长,所得静而简。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产。

四方到为家,所向不容拣。南游极巨海,西戍掠危栈。

为州亦何好,且复占仕版。俸不给淖糜,况敢事酒盏。

晨兴坐堂上,符檄高?嵼。藏书三万轴,一字不到眼。

胸中积磊块,叹息谁为铲。浮生固如此,正可付一莞。

宋玉秋来续楚词,阴铿官漫足闲诗。
亲情书札相安慰,多道萧何作判司。
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十岁荒狂任博徒,挼莎五木掷枭卢。
野诗良辅偏怜假,长借金鞍迓酒胡。
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花拂面枝。
雉尾扇开朝日出,柘黄衫对碧霄垂。
一自低心翰墨场,箭靫抛尽负书囊。
近来兼爱休粮药,柏叶纱罗杂豆黄。
莫笑风尘满病颜,此生元在有无间。
卷舒莲叶终难湿,去住云心一种闲。
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
每识闲人如未识,与君相识更相怜。
经旬不解来过宿,忍见空床夜夜眠。
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
酬君十首三更坐,减却常时半夜愁。
早岁即相知,嗟君最后时。青云仍未达,白发欲成丝。
小店关门树,长河华岳祠。弘农人吏待,莫使马行迟。

绕阶流㶁㶁,来砌树阴阴。

往事记山阴,风雪镜湖残腊。
燕尾香缄小字,十三行封答。
中央四角百回看,三岁袖中纳。
一自凌波去后,怅神光难舍。

明窗子石滟松腴,万卷卢郎正要渠。何似黄梅碓下客,夜翻半偈倩人书。

年年明月,照高楼无恙。只是清宵易惆怅。算姮娥识我,不为閒愁,飞动意、把盏凄然北向。

酒醒乌鹊起,一碧云罗,遥指虚无断征鞅。知道有前期,对影闻声,甚邈隔、万重山样。

须信是、琼楼不胜寒,犹自有愁人,白头吟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谁倚磨崖题彩笔。记得中兴,仙李蟠根密。万里湘天开白日。

晶光长射蛟龙室。

欲汎扁舟寻往迹。路隔丹梯,水弱罡风疾。日暮湘灵空鼓瑟。

猿声偏向苍湾出。

枫落昆池露气清,雁行中断惜孤征。岂缘薏苡能生谤,争睹潢池已寝兵。

公道未须嗟白发,人生何处不浮萍。劝君有酒且同醉,行路难时怕独醒。

西华门外玉骢骄,新赐罗衣退晚朝。
绣枕魂清疏雨暮,海棠银烛度春宵。

淮南入幕皆名士,边土从军总贵游。万里又劳丞相出,九重独使圣君忧。

禾生异亩虚占斗,木落空江欲变秋。召伯埭前听报捷,高邮城外解通舟。

兰丛才一干,独向腊前开。托荫偏宜竹,先春不让梅。

韵从幽处见,香自静中来。便欲纫芳佩,灵均唤不回。

胡谪亦由广帅,李不不出郴阳。
相慨冰清在纸,至今遗墨犹香。
清江绕舍竹成阴。秋日共登临。地与主人俱胜,情如酒盏方深。
故园何处,时因望眼,聊寄归心。抖擞一襟凉韵,不教簿领尘侵。

远岸连天莫辨,青山似有若无。隐隐牧童何许,牛羊閒嚼平芜。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