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从中来。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若能如此,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次句紧承首句,“忧来与谁语”,可是环顾四周,竟空无一人,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随景生。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反照入闾巷”时分的空城,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昔日喧闹的古道上,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这里“秋风动禾黍”一句还暗合了《诗经·王风·黍离》之意。《王风·黍离》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虽无一字言“忧”,而“忧”意早已溢出言外,悠长不尽。
这首诗结构简单,但画面十分生动,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爱君独酌板桥句,想君不向稽山时。千载风流同一辙,孤坟数尺埋蒿藜。
文章误人岂当日,声名虽好终何为。譬之花卉自开落,又如时鸟啼高低。
行吟漫葬江鱼腹,鵩来空赋予何之。君不见吾腰耻为小儿折,或车或棹聊为期。
又不见嬴颠刘蹶不到耳,采花摘实相维持。春寒漠漠青山路,厚颜已觉归来迟。
一廛尚冀容此老,与君朽骨分东西。
乡者豺当路,如今虎在山。百年诸老尽,一段好风还。
谁谓永嘉末,人犹庆历间。班心公定可,更可押廷班。
之子将去远,雪夜来相寻。秉烛耿无寐,怜此岁寒心。
岁寒岂徒尔,何以赠远行?圣路塞已久,千载无复寻。
岂无群儒迹?蹊径榛茆深。浚流须寻源,积土成高岑。
揽衣望远道,请君从此征。
渊明英杰气,不减运甓翁。漫仕径拂衣,高枕北窗风。
平生经世意,萧然诗卷中。卯金纳大麓,正自窃鈇雄。
妖雏自取死,遽敢贪天功。斯文未斲丧,吾道聊污隆。
把菊得沉醉,直气敛长虹。区区记隐德,史笔殊未公。
天地之大夫如何,谛观沧海成叵罗。垂云大翼驾与鹅,乘风巨舰机中梭。
蛟龙戏水大旋涡,江豚拜浪豕涉波。我生七尺胡足多,聚散珠转风中荷。
今朝渡海天气和,柔风吹席行蹉跎。天空海阔无复他,眼前有景不得歌。
沧波极目殊山河,朱明回首荒烟萝。登高望远无斧柯,老眼一日三摩挲。
白云缥缈山嵯峨,东乌西匿虚阳戈。终朝形役暮则那,停舟见月扬纤蛾。
古镜出匣尘未磨,微光照客寝复吪。三更隔水闻枯螺,千家海市枕灵鼍。
晓来登岸人肩摩,风景恍惚曾经过。天涯走杀老头陀,江边笑倒春梦婆。
呵呵呵,天涯走杀老头陀,江边笑倒春梦婆。
山幽幽,水悠悠,乔林落落依崇丘。夕阳在地凫鹥散,二三归客呼行舟。
清霜被野晚风急,白露带袂寒江流。蒹葭远渚飘叶赤,浦溆荒桥乱山碧。
回汀迷岸几渔家,霁月遥天两飞翼。古来画法惟荆关,北苑犹推李郭间。
不妆巧趣合天造,云烟澹漠江南山。汪子才华出群骥,文墨有成探画意。
珍藏此幅动十年,肆笔鲛绡每丰势。愧我少年游越吴,壶仙泼墨倾金壶。
风潮雨濑盈尺素,易画稍窥龙马图。久遗毫墨藉云卧,乔木重是青珊瑚。
云中山,天际水,昔欲壮游今倦矣。锦城春色绣围空,画阁晴光香雾洗。
湘水閒情兰蕙丛,剡溪逸兴林峦许。爱子芳年笑我衰,琴书满座娱清晖。
青云高步矫驰翮,焕耀家声光陆离。得失几何纷代谢,遗墨萧条动无价。
尘世驱驰待渡人,谷霭川霏竞高下。严滩钓艇一叶微,鲙鲈得味轻王霸。
秋气惨以慄,凉露日凄其。感时忆亲爱,恻怆增遐思。
迢递隔山泽,悠悠各天涯。念昔为舅甥,于今成路岐。
逝者间存殁,生者伤违离。奈何绸缪意,中道失所期。
复兹邈千里,会合知几时。抚事但心折,怀旧空神驰。
愿言垂暮景,黄发臻期颐。
能以风流和友声,转于峭独见交情。即看涕唾千金重,不分头颅片羽轻。
柳市莺花涕侠少,兔园膏火泣书生。帷堂一哭知多少,谁把深心仔细评。
十里波光净曲尘,牙旗锦帜各争新。东家女订西家女,桥上人看桥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