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永州后期写的一首乐府旧题诗。许顗《彦周诗话》说:“子厚乐府杨白花,言婉而情深,古今绝唱也。”有人说这诗是作者自况,也有人说是作者读书咏史,不是自况。但不管是什么,读者从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去探讨,就可以知道了。
作者在诗中第一句就直描杨白花被风吹走了,吹到江南去了,风吹走的不仅仅杨花,吹走的更是宫中的春光。人去楼空,即使是春的季节,却已无春意,因为整个宫里的树木都已凋落了,没有一点春色。作者用极简洁直白的语言抒写在大好时光里却感受不到春意的遗憾之情。这就像宫廷大贬有用之才后,朝廷已无栋梁之才,就没有了勃勃生机,就不能振兴中唐业已颓败的形势。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直呼直叙,使得全诗蒙上悲愤怨恨的情绪色彩,读者读罢无不为之心中震撼,为之动容,为之流泪。
这首诗,是作者站在朝廷的角度,从朝廷的立场来写的,所以这首诗应写于柳宗元在永州的后期。因为在永的后期,作者的思想已发生了变化,回乡无望,他作好了在永长期呆下去的思想准备,因而也改变了他刚到永州时仅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从更广阔的角度,认为朝廷大贬有识之士,也是朝廷的悲剧。宫中凋零,而江南却是柳色青青,白絮翻飞,春光融融。但是江南春色却没有人赏识,那春光就毫无意义。大贬有用之材,对朝廷,对人才个体都是重大损失。
最后一句,作者更是借用诗题的源头,来诉说悲愤之情。通宵达旦歌之的是“悲绝的哀歌”,哀什么,悲什么呢?托“白花”抒哀怨之情者,古已有之,比如《诗经·小雅·白华》就是借菅、茅白花起兴,抒发了一个被遗弃了的女子对情人朝思暮想的哀怨。然而,这首诗决不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离别情。柳宗元主张的是“文以载道”,他的诗文作品无不是饱含他个人的政治理想、治国主张和他失败之后的悲愤之情。只不过这首诗,作者所站的角度不一样,他从另一个角度借用想象,抒发自己被贬的情感。纵观柳的诗文,他写男女悲欢之情的作品是没有的。他是一个有救国复兴主张的人,这首诗的悲哀是人才的悲哀,作者是从朝廷的角度,来抒写对人才的呼唤,抒写对朝廷滥贬人才的悲愤之情,抒写的是作者对朝廷怨而不恨,悲而不怒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字字句句都包含了悲愤、哀婉之情,没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写得出的。
仰止高风早赋归,晚生自恨不同时。公如岭上孤松秀,我亦松间百尺丝。
缚竹编茅杂乱蓬,四篱俱是野花丛。莫道江湖山色好,篱落不禁秋后风。
秋后风从西北起,身上蓑衣冷如水。夫妻却在钓船中,儿孙走入芦花里。
夫妻不会作活计,辛苦卖鱼沽酒费。儿孙身上更贫穷,白日无衣夜无被。
昨日前村酤酒处,今朝忽见无人住。闻道江南地更暖,移舟急望江南去。
上人游四方,云水渺长道。一言契深心,百法从此了。
十年归故山,不踏山前草。经营妙峰堂,想像德云老。
闭关习跏趺,宴坐兀枯槁。混迹虽寰中,寄意已尘表。
深枝姹岩花,雅音喧谷鸟。翠竹伴幽禅,白莲敷众好。
山空有云归,地净无尘扫。回观第一义,湛湛孤月皎。
法门有等差,问讯今谁晓。跃身宝楼阁,此堂终褊小。
元宵锁宿礼闱清,春意寒威两战争。月照楼台疑昼景,风传车马讶雷声。
蹉跎自愧青云志,勤苦须怜皓首生。勿叹拘挛度良夕,共开精鉴选经明。
百年怀抱此时开,野酌山歌傍将台。村落无期留客醉,管弦有意送春来。
雪消波影侵诗期,云破山光落酒杯。最喜四郊无战垒,共追周雅赋㙜莱。
田田无数。自第三桥畔,遥接洲渚。榆荚同圆,柳线难穿,翻解买将春去。
折来未是佳人镜,全不碍、游鱼跃处。爱乘凉、几点蜻蜓,立向中心擎住。
那似闹红时候,采香人未到,若个延伫。点点青青,散漫澄波,已觉清芬徐度。
碧筒待到飞觞日,又一叶、一花相妩。记西风、撩乱池塘,剪烛夜深听雨。